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柴油降解特性实验研究及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油类物质被大量广泛地使用,在油类的储存以及运移过程中因原油泄漏而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油类物质泄漏而产生的污染物的治理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原位生物修复方法由于具有经济、不产生二次污染、降解彻底、能够大面积治理污染、操作较为简单、人类接触污染物的时间短、不会改变土壤结构、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小、能够降解化合物的种类多等诸多优点,使其在石油类污染物降解中得以推广应用。目前,在国外已经有相当数量实际工程应用,而在国内只有少数的报道。本文针对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中所涉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 1.针对柴油污染土壤治理问题,以柴油作为唯一碳源选育、驯化微生物,得到了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混合菌种。通过对微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 得到了温度、底物浓度及pH值对微生物降解能力的影响,并计算得到了米氏常数,为后一步的降解模型做了准备。 2.对所研究的土壤进行取样及测定,得到了土壤的渗透率、密度、颗粒粒径等特性参数。 3.在自行搭建的带顶置渗透廊及下置式通风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验台上进行了柴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实验研究,通过改变通入的气体流量及渗透廊中的水位高度调节土壤中的水含量,从而研究柴油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柴油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说明污染物被微生物所降解。在26天之后降解效率可达到60%左右。在质量含水量为15%~20%时,柴油污染物在实验段的上部即被微生物降解而不会下渗到土壤表层40cm以下,从而减小了污染深度。在渗透廊液位高度相同时,较大气体流量下土壤中残留的柴油含量较大。而在相同气体流量时,较大渗透廊液位高度下土壤中残留的柴油含量较低。 4.在毛细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氧气及污染物浓度限制的微生物降解柴油的理论模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沿液膜厚度增加的方向,柴油含量越来越低,随着液膜厚度的进一步增加,柴油含量变化趋势较小,说明底物浓度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的降解。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柴油的降解效率略有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不论是主学科的教育还是“副科”的艺术教育,都强调情感融入.文章阐述了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
期刊
学位
自然界中可作为未来能源的大量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海洋中油汽开采时新问题的出现,管输中时有水合物堵塞输气管道现象的发生,以及气体水合物技术在化工、生物、能源及环保等领域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发动机排气污染物已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内燃机有害物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柴油
蒸汽动力系统为化工、炼油等过程工业提供工艺蒸汽、动力、电力和热能等;同时它是耗能的大户,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调度对过程工业的能源利用率和环境
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百万千瓦级核电离心泵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1BAF14804)的资助下开展工作。余热排出泵是核电站一回路RR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核二级泵,是最关
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新媒体这种新兴传媒应运而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良好的城市名片不但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城市的发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超常规增长、电力短缺、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增加,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