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黄韧带不同方法的处理,观察保留黄韧带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判断保留黄韧带是否具有防止硬膜外粘连的作用,为临床保留黄韧带预防椎间盘术后硬膜外粘连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4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分,体重2~2.5kg,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按照常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入路,显露L2/3、L5/6左侧黄韧带,分别对黄韧带进行不同处理。在A组每只新西兰大白兔上完全切除黄韧带,在B组保留一半黄韧带,在C组完全保留黄韧带。术后于2W、4W、8W对硬膜外纤维性瘢痕粘连的情况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并对其进行相应评分,对病理切片进行计算机图象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体观察,术后2W,A、B组硬膜外有少量肉芽组织充填,质地软,结构疏松,C组未见明显肉芽组织。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W,A组硬膜外有大量的瘢痕组织充填,质地韧,结构致密,粘连严重,少数已达椎管侧方,B组粘连较A组轻,未达椎管侧方及神经根,C组见少量纤维组织,粘连轻微。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8W,A、B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较4W时更致密、严重,C组硬膜外少量而薄的瘢痕组织,质地软,结构疏松,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2W,A、B组均有肉芽组织充填,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B组较轻,C组未见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各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W,A组硬膜外有大量纤维组织,结构致密,硬膜外间隙消失;B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较A组少,结构较疏松;C组硬膜外见散在稀疏的纤维组织,硬膜外间隙存在。各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8W,A组硬膜外腔被大量的纤维细胞填充,结构较4W时更加致密,硬膜粘连更重;B组硬膜外较多纤维瘢痕组织增生,结构较A组疏松;C组硬膜外见稀疏的纤维细胞,有很轻的纤维组织粘连。各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计算机图像分析: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随时间的推移,硬膜外粘连长度与硬膜囊的周径比值逐渐增加。结论:1.完全保留黄韧带,能有效防止硬脊膜外来自后方的瘢痕组织向椎管内侵入,起到空间屏障作用,明显的减少了瘢痕组织形成的量,减轻了来自后方的纤维瘢痕组织侵入椎管所造成的硬脊膜周围纤维性粘连。2.保留一半黄韧带亦有防止硬膜外膜外纤维性瘢痕粘连的作用,但效果不如完全保留黄韧带明显。3.保留黄韧带手术操作方法简单,不需外源性植入物,减少了感染的机率,不增加额外经济负担,有利于推广至临床,广泛应用。4.本项研究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象分析等方法来评价保留黄韧带对硬膜外粘连的影响,今后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进一步研究,为保留黄韧带预防硬膜外粘连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