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长江口海域稳定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海水中溶解态铵盐氮同位素分析的预处理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长江口海域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四个季度海水15NH4+的测定,结合四个季度的15NO3-、δ15Np及其他相关环境参数,对长江口海域中的氮循环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以蒸馏法为基础,研究了铵盐稳定氮同位素分析的预处理方法。对蒸馏法预处理过程中的最佳蒸馏时间、沸石的选取、铵盐最适浓度范围等分别进行改进和优化,获得稳定、高效的海水中铵盐氮稳定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蒸馏时间为50min,铵盐的回收率为(97±5.8)%。测定了不同沸石对不同浓度氨氮的吸附率,筛选出酸性条件下铵氮吸附效率较高且稳定的KHKJ沸石;确定铵盐的最佳适用浓度范围为210μmol L-1,在该浓度范围内氮回收率94%99%,氮分馏系数为0.1‰0.8‰。利用δ15NH4+及δ15NO3-、δ15Np的分布特征对长江口海域氮循环过程研究发现,长江口海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发生了不同的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长江口海域底层水体中稳定氮同位素的分布主要受矿化及硝化作用的影响,当DO含量较低时,反硝化也会影响其分布;春季矿化作用分馏系数为6.7‰,不同季节硝化分馏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秋季为16.27‰,而春季为3‰。秋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15NO3-受生物同化吸收作用影响较大,其同化分馏系数在0m及510m层存在差异,分别为0.96‰和6.7‰。冬季水体稳定氮同位素分布受径流输入硝化作用影响。春季长江口海域在最大浑浊带中氮的同位素分布主要受生物同化作用的影响,在外海区表层水体发生了同化作用及固氮作用。夏季浑浊带的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较复杂,受生物同化吸收及反硝化等多种过程的综合影响,在外海区表层氮同位素受生物同化吸收影响较大,同化作用中分馏系数为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