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桂酸及其酯类化合物作为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抑菌、杀虫、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但至今没有关于此类化合物的抗植物真菌的报导,因此,本文首次揭示了肉桂酸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植物真菌活性,并初步阐明了其构效关系,为后续的此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本课题组成员张冰玉的研究中,发现肉桂酸乙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螨活性。于是,我们在其所合成的23个肉桂酸乙酯基础上新增加了12种,共35种苯环上带有不同的取代基的肉桂酸乙酯(A系列),测定其抗真菌活性,筛选出活性较好的取代基。与此同时,又合成出一系列苯环上无取代,而酯基碳链延伸的B系列化合物(13种),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评价,找到活性优势的酯基。然后,将A系列化合物和B系列化合物的优势基团进行拼接组合,这样得到了活性增强的C系列化合物(24种),系统考察其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并阐明构效关系,期望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先导化合物或者抗真菌药物分子。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Wittig反应和酰氯法作为主要合成方法,合成了49个(E)-肉桂酸酯类衍生物,并通过核磁、质谱、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其中14个化合物结构此前均未见报道。(3)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2个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A系列化合物中,有将近一半的化合物抑制率平均值超过了50%,A系列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是A2、A5、A8、A22、A28抑制率平均值超过了70%(表.3-1)。B系列化合物整体抑制率明显低于A系列,但可以看出随着碳链的延伸,B系列化合物的抑制率出现了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是B4、B6(表.3-2)。C系列化合物是将A系列与B系列中活性优秀的基团进行拼接组合后,合成的一系列大部分结构未被报道的新化合物,其抗真菌活性明显高于A系列和B系列化合物,且所有的化合物抑制率平均值都在50%以上,C18除外(表.3-3)。特别是化合物C1-C6对测试的所有真菌抑制率平均值在85-91%,超过了阳性对照醚菌酯。(4)对活性较好的10个化合物进行抗菌毒力测定。结果均显示出浓度-抑制率相关关系。有些化合物EC50值已经与阳性药物持平,有些化合物EC50值甚至低于阳性药物。如C1、C2对四种供试菌的EC50(17.4μg/mL,18.5μg/mL)(表.3-4)平均值都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醚菌酯(42.3μg/mL)。(5)通过比较结构与活性,定性分析其构效关系发现,苯环上引入基团后,其活性大部分表现为邻位>对位>间位;且羟基、甲氧基、2-羟基-3-甲氧基、乙酰氧基、卤素基团、三氟甲基、3,4-亚甲二氧基的引入多数增强了活性;随着酯基部分碳链的延伸,叔丁酯、叔戊酯表现出较强的活性优势;但当双药效基团组合时,活性并不是简单的协同效应,但大部分基团仍像预想的那样,产生了协同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双药效基团组合策略,是新药研发的一种尝试,经实验验证是可行、有效的。提出的合成路线不仅具有经济性和易操作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设计合成的化合物活性符合预期。不仅发现了一批具有良好抗植物病原菌活性且对环境友好的新化合物,还发现了对这类化合物响应效果好的植物病原菌。其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结构优化及此类药物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低压大型化甲醇生产可采用球形反应器串联装置,将1个大型合成塔分为几个具有相同体积的球形反应器,设备制造简单,操作灵活方便。建立了甲醇合成球形反应器的一维非均相数学模型,采
以车身电泳为例,介绍了当今大功率整流器的应用现状和神龙涂装S2整流器初始设计,对实现整流器柔性组合思路、问题难点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论证,同时解析了3台整流器冷备冗
缔合流体及其混合物的亥氏函数和压缩因子可表示为物理相互作用的贡献和化学缔合作用的贡献两部分之和。前者可采用作者建立的非缔合流体及其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作者从分
方城县韩家庄稀土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北秦岭东段北侧,紧邻栾川-明港断裂,在区域上属于多金属成矿有利地段.采用地面γ测量、工程γ编录、γ测井、样品分析等地物化综合探矿方
在粘性电解质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等直径离子间有缔合作用的电解质溶液,其缔合位置小于或等于硬球的接触直径。求解Ornstein-Zdrnike积分方程时,在核内和核外分别采用超网链近似和平均球近似作
<正> 四川省位于水热条件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复杂的地形地貌,多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分布,从而也给野生果品资源的分布提供了条件。据初步统计,四川
<正> 构树(Broussouetia papyrifera L),又名楮树、谷桨树。桑科,落叶乔木,叶互生或有对生,宽卵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有厚柔毛,表面粗糙。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3~4月,果熟期
固体吸附试制冷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结合国际上吸附制冷最新动态以及作者实验研究。对吸附式制冷系统及其在能量综合利用中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了总结
应用微扰理论并借鉴二维气体理论的处理方法,建立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将微扰理论与压力方程相结合,建立了离子表面活性和水溶液的表面状态方程。运用提出的
研究了载体对乳液溶胀的影响,发现膜相中存在载体时使界面张力降低,说明载体能吸附于界面,表面活性剂和载体在界面的竞争吸附是影响乳液溶胀的关键因素,本研究表明,液膜的夹带溶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