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锋小说的非理性特征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大陆19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小说为研究对象,以“非理性”为切入点,论述先锋小说非理性特征,总结其非理性文本的深刻内涵,归纳其非理性文本的构成要素。文章首先梳理了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学与中国大陆1980年代小说的关系,还原先锋小说的发生背景;接着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总结了先锋小说的非理性特征;然后以马原、余华、残雪作为个案,研究先锋小说非理性特征的不同呈现形式。颠覆传统的反叛意识是先锋小说的精神内核,同时也是先锋作家的创作共性,但是,与共性相比,先锋作家之间的差异显得更加突出,个案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马原是先锋小说的发端者、形式革命的最早实践者;余华对于人性探索所达到的深度,是研究先锋小说所无法忽视的;残雪是先锋创作的坚守者,她独特的文本形式是先锋小说的奇葩。通过个案分析,我们能更精确地把握先锋小说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走向。笔者认为:先锋小说的非理性特征,既受到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受中国传统非理性文化影响颇深,比如,马原与道家文化,余华与宿命论,残雪与楚巫文化,等等。先锋小说从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学与中国传统非理性思想中汲取营养,突破了以往“现实主义”创作窠臼,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其他文献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小人”形象研究,只在相关专著中有概述式涉猎,期刊论文也只有三篇,硕博论文完全缺失。本论文不揣浅陋,对“小人”形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析,虽然明知学力有
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健康人格养成的直接途径之一。当前,在大学生礼仪教育实践中,往往表现出兴趣较大与难以持之以恒地自觉践行的矛盾,主要是由于诸多社会不良环境因素、礼仪
“十七年”文学是一个特殊的文学阶段,特殊的政治语境赋予了女性作家创作以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创作共性。本文以“十七年”女性作家的小说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在前人研究
明代剧坛存在相当普遍的“戏改戏”现象,即剧作家对已有的戏曲作品进行改编。如李日华、崔时佩的《南西厢》、秦之鉴的《翻西厢》、周公鲁的《锦西厢》等均为王实甫《西厢记》
涉足出版亦有二十余载,深感出版是一个热情、智慧和经验交融的行业。做好出版,要靠足够的实践和智慧来打磨,要舍得投入心智、时间、精力和资源。余以为,从事出版,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学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可以有效规避农业风险,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开展。文章根据数据可获取性,选取了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农村
<正> 无损检测是现代工业产品中进行质量控制与评定的重要项目,已经发展了各种物理探测的方法。光学方法自六十年代末激光全息技术的出现而得到发展。光学方法通常用对被测物
品牌作为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自身形象以及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品牌的生命力对于企业的生命力起到了决定性影响。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
本文提出用二苯基羟乙酸晶体作沉淀剂,以代替文献中所用的钠盐或氨性溶液。将溶液酸度自pH 1调至2.0—2.5便可获得颗粒状钪沉淀。从钪沉淀的热分解曲线找出其组成为Sc[(C6H5)2C
鉴于张棡的《杜隐园日记》具有重要的戏曲史料价值,本文主要以日记为中心,并在充分利用其他地方文献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时期温州地方演剧背景、演出剧种、剧目、场所、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