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草原群落学性质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阴山山脉的乌拉山、大青山和蛮汗山的山地草原进行了研究,采用样方法对30个山地草原群落样地和其54个周边群落样地的群落结构和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将山地草原与地带性草原在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活型以及水分生态型进行比较,以及山地草原和其周边植被关于不同地形因子之间的的水分生态型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了山地草原群落的性质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山地草原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与前苏联科学家E.M.拉甫林科所描述的草原定义相符合,还具有群落学证据。(2)山地草原与地带性草原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带性草原是分布于半干旱区显域生境的平原或高原,属于水平地带性植被;而山地草原主要分布于相对高差较大的山地,在以基带为荒漠或荒漠草原的干旱区,其是山地植被垂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垂直地带性植被,而在以基带为典型草原的半干旱地区,其不属于山地植被垂直结构的组成成分。(3)山地草原的形成是受到山外区域气候的影响,其主导因子是距山外基带的距离、山体的开敞度以及相对坡度。本文将山外区域气候的对山体影响大小用深山度来表示,并与三个主导因子建立了较好的回归模型,Y=-0.005X1++0.037X2+0.001X3(R2=0.63*),其中其中Y表示深山度,X1表示距山外距离,X2表示山体开敞度,X3表示相对坡度。(4)因山地草原的客观存在,导致垂直地带性理论受到破坏。然而当山体的深山效应达到一定强度时,其受到区域气候影响足够小,此时山地垂直带谱才表现完整。因此,本文在以往山地垂直带谱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三维的山地垂直带谱理论,三维即:阴坡,阳坡和深山度。
其他文献
褐煤的高效分选是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而细粒煤浮选分离技术是处理褐煤的潜在途径之一。细粒级褐煤的分散与沉降行为,关系着分选过程效率与产品质量。富含腐植质褐煤天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职能之一。近几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周恩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形成教育途径网络化、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主题鲜明、教育亮点突出等特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随着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煤化工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强化要求企业大力开发煤炭清洁有效利用工艺
目的:  肠三叶因子TFF3主要表达在胃肠道上皮,由杯状细胞分泌,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保护和重建肠道上皮,维持肠上皮细胞屏障的完整性。在胃肠道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时,TFF3异常表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