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内生真菌能够提高宿主禾草抗生物干扰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目前广泛使用的很多草坪草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禾草都不含内生真菌,如能筛选到具优良性状的内生真菌,并通过人工转接的方法将其转接到非天然宿主中,以提高非天然宿主的抗逆性,这对牧草的改良和草坪草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从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和体外单独培养的内生真菌两方面进行抗性筛选,以期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用于人工转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人工构建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
本研究从抗旱性和病原真菌抗性两方面进行筛选。其中抗旱性筛选分别在种子、幼苗以及体外培养的内生真菌3个水平上进行;病原真菌的抗性筛选只对体外培养的内生真菌进行。
首先对黑麦草、高羊茅和羽茅的7个品种的种子进行抗旱性筛选,结果发现所有供试种子的发芽势对干旱胁迫比发芽率更敏感;不同植物种子的发芽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高羊茅Millennium染菌种子在各胁迫处理下都能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将从种子发芽上表现出一定优势的种子用于幼苗实验,在温室中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了内生真菌感染(EI)和非感染(EF)的高羊茅Millennium种群的几项与水分生理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在对照和轻度胁迫时,EI植株的分蘖、叶长、渗透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及生物量与EF种群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重度胁迫条件下,复水后EI植株叶片展开程度明显大于EF植株,根系活力显著高于EF植株(P<0.05),说明重度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高羊茅的恢复生长有一定的增益作用。
在对共生体筛选的同时对内生真菌本身的抗旱性进行了筛选,将从黑麦草、高羊茅和羽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Y、P、Ju、S、M、R,用YM培养基进行振荡培养,比较它们在不同浓度的PEG干旱胁迫下的菌丝干重,发现内生真菌本身对干旱胁迫的抗性依次是Y>P>Ju>S>M>R。
病原真菌抗性筛选:通过体外培养,比较了几种禾草内生真菌(YM,Ju)对草坪草病原真菌镰刀菌属、立枯丝核属、枝孢霉属、拟茎点属、弯孢霉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羽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Y对枝孢霉属、弯孢霉属和拟茎点属拮抗作用比较明显,对峙培养3天后的抑菌率分别达70.1%、52.3%和30.9%,营养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是其主要的拮抗机制。从高羊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M对枝孢霉属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从黑麦草中分离的Ju对供试的5种病原菌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推断Y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优于M和Ju,可作为草坪草生物防治的拮抗菌。
人工转接方面:分别采用了无菌幼苗转接、幼苗转接、成株分蘖转接及愈伤组织转接4种人工转接方法,向非天然宿主高羊茅Millennium和黑麦草Aberlf中转接同源和异源内生真菌,构建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无菌苗转接法和愈伤组织转接法都没有获得成功感染;成株分蘖法的同源宿主转接获得了成功感染的植株,而异源宿主转接的内生真菌最终被宿主植物排斥掉;幼苗转接法的同源宿主和异源宿主转接在两个月后的检测中均获4%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