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钢铁行业也因产能过剩、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而广受诟病。为此本文特从效率的角度来对中国的钢铁行业进行考察,分析1985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变化及地区差异情况。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研究意义和背景,引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整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行业分析,主要介绍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借助Frontier4.1软件,利用1985年到2006年包含全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钢铁行业的技术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然后是考察技术非效率项的影响因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情况,发现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的贡献不大;第四部分是政策建议,基于前文中实证部分的结论提出改进技术效率的措施。第五部分是总结,包括主要结论、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针对选择我国各地区作为样本对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的考察,使用的是随机前沿方法,而并不是选择大量使用的非参数方法,会更合适些;二是在得到各个地区的历年技术效率之后,进一步的考察了其变化情况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的贡献,并进行了地区间的比较。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受所选模型中技术非效率项分布的限制,二是在影响技术非效率项的外生变量的选择上比较简单,难以衡量出更多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