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游人日益增长的休闲文化、生态旅游和休憩娱乐方面的需求,对环境优美、景源丰富的风景名胜区的旅游需求也日益增加。在风景区利用的过程中,如何共同提升风景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控制利用之间的协调,成为风景区规划的主要问题。生态效益作为分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关系的主要衡量标准,对其概念内涵、指标分类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为风景区规划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绩效的概念和模型方法的发展则为风景名胜区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本文从理论研究和项目实践两个方面来综合研究西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效益评价和规划方法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梳理了生态效益的概念、发展过程和评价方法,风景区规划的概念、分类以及具体的规划方法,并延伸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发展脉络、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以及景观绩效的概念和实践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山风景区详细规划的场地实践,构建了西山景区生态效益评价模型。项目实践方面,首先以InVEST模型方法为主,结合Gis为技术手段,系统评估了西山风景区现状生态效益的情况,并根据其得分值和空间分布,总结归纳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则通过借鉴已有的参数化的风景区规划方法,以现状生态效益评价为基础,总规为指导,落实并细化西山景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调整、景群景点规划、风景保育规划、水体规划等规划策略;最后通过规划前后的生态效益评价对比,分析得到规划策略对生态效益的影响,为科学地规划提供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依据。本文通过对西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效益评价和规划方法的研究,希望能够拓展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领域,同时强化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对生态安全要素的进一步重视和研究,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利用协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