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市井·小说——《京味市民小说三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京味”?“京味”就是北京味,它应当包括北京的环境和人文两方面,即北京的风土习俗和北京人的精神气质,具体说大致由三种因素所构成:一曰乡土味,这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二曰传统味,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三曰市井味,这是指下层市民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品格、气质。 何谓“市井”?“市井”一般是指下层市民生存居住的小街小巷小市,从词源学考察,市井一词带有买卖交易的涵义,与商品经济有密切联系,因此,市井文化本质上是-种商业性的文化,它的价值观必然是功利的,它以种种娱乐性极强的形式为市人提供赋闲与消遣。它一方面创造出大众参与、集体共享的种种方式,而另一方面,它提供的常常是一种精神的松懈、暇时的消逝、情感的释放,而不是精神的追求与创造。 市井意识在现当代市民小说中的种种显现、变异和转换在市井文化的背后是深层的市井意识,主要是指市井文化背景下中国市井阶层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以及作家在其文本中着意描绘这些市井人物生存的原生本真状态,它们往往以生活的原生态、贴近生活的形式-市井日常俗世的生活叙事获得广大市民的赞赏和支持;以中国广大地域-城市集镇、市井闾巷之间的文化风俗来显示社会现实的环境,拓展情节,刻画人物,文化心理。 显然,京味市民小说继承了中国宋元以来市民文学的市井传统,写市井人,言市井事,充满了市井文化精神。老舍、邓友梅、王朔等作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市井气息浓郁的市民生态景观图画,恰如邓友梅所说的“清明上河图”,这些独特现象正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带有浓厚市井意识的市民小说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带有浓厚市井意识的现代市民小说创作,虽然没有共同的主旨纲领宣言发表,也没有实体的文学社团,但他们的文学追求、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却体现出了较多的相似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了变异转型。 无疑,对京味市民小说的研究,我们应充分注意到其文化语境。 序篇:京味市民小说的文化语境。京味市民小说的确立与发展受京味文化语境的制约,京味市民小说诞生在京味文化之中,京味文化直接构成了京味市民小说的题材书写,因此,京味市民小说的发展历程与京味文化的形成密切相关。一方面,京味市民小说继承了中国宋元以来市民文学的市井意识传统和市井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京味文化有一个形成的过程。京味文化的关键是“京”字,京味文化与其他城市或地区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具有京都的韵味。“京味”只能在建都以后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孕育发展。 上篇:老舍-现代京味市民小说的确立。论文指出,老舍的京昧小说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从老舍英伦时期的三部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和《二马》初步形成了老舍自己的思想基调和语言风格。老舍是现代京味市民小说的开创者。老舍笔下的北京是普普通通的平民大院或四合院。老舍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平凡常见的中下层市民。老舍所写的故事也往往是日常生活。总之,他是完全以写普通人、普通事,写大众心理来显示出北京最普通存在的“京味”。老舍对旧文化和旧市民意识的批判是鲜明的,只是这种批判隐藏于平易近人的描述中,而老舍小说与其他“京味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风俗描写,而是在其中寄托着对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和沉痛批判。作家把理性的思考融入形象的描绘之中,形成了一种含蓄的讽刺笔调。在北京文化的描绘方面,老舍从动态的北京文化视域的角度,全方位的呈现了北京的平民生活,从静态的北京文化空间角度,着重挖掘了四合院、胡同、古城墙等文化意象的含义,从承载北京文化的重要方式的角度,细致的描绘了京腔京韵。 中篇:邓友梅——现代京味市民小说的传承。这种传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京味文化的传承,邓友梅早期的京味作品显示出揭露旧社会或歌颂新社会的政治意图,这延续了老舍对国民性思考的主题,后期转向了文化视角,这种文化视角经历了由最初的政治乌托邦的想象逐渐转移到文化家园的建构的过程,或者说是把政治乌托邦的想象曲折地寄托于文化家园之中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市井风情的传承,京味市民小说的京味首先表现在市井风情的描写,而市井风情中最体现其文化精神的是民俗文化,从邓友梅的具体作品《烟壶》《那五》入手分析了其市井民俗世界, 市井民俗世界是邓友梅和老舍共同关注的角度,市井不仅是人物的活动场景,也是市民心态的文化表现,京味透过风俗描绘展现出来,这种传承可以追溯述到宋元时期的市人小说,在文学形式上,邓友梅的京味市民小说从写法上看也明显地看出传统话本小说的影响。此外,由于时代语境的变迁,邓友梅在传承之余又有个人的探索,对京味市民小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对京味文化的态度,与老舍对京味文化的批判立场不同,邓友梅逐步放弃了启蒙主题,叙述便由对某一地域的有距离的兴趣,转换为一种对文化的同情的表达;二是文化背后的人性内涵,邓友梅在市井风俗的背后挖掘出了深刻的人性内涵,与同时代的反思文学不同,仅仅从政治立场来反思是远远不够的,邓友梅选取独特的视角来反思更为深刻的国民性问题,从普遍的人性与文明的进步的角度来构建文化家园,因此为京味市民小说赢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下篇:王朔——当代京味市民小说的转型。建国后,京味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新北京全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特点,使北京城市文化中老舍所表现的那种韵味特色逐渐削弱。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外迁人口改变了北京的市民结构,他们大多居住在机关或部队大院,与老北京市民世界相对独立,成为新北京人。新北京人中很大部分属于国家权力阶层或为权力阶层服务,老北京市民相对退守在社会下层。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壮大和与此同时带来了市民文化的与繁荣,这样,京味文化显示出了不同于早期京味文化的诸多特点。因此,也带来了王朔的大院小说是否代表真正的京味市民小说的问题,论文从新京味和新市民的角度分析了王朔与京味市民小说转型的关系。 终篇:由“名门正派”到“独步武林”。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无疑具有开创之功。在他之前,中国虽有写京都生活、北京风情之作,但却没有显示多少京味特色。三十年代,沈从文等人曾提倡“京派小说”,但那与“京味”也完全不相干。老舍是第一个真正写出“京味”的作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邓友梅继承了京味市民小说的传统,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了京味文学的发展,并做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期间,上海,北京,武汉各自以不同风格展示了市民小说的不同味道。王朔更多地承续了我国传统的市民文化精神,王朔小说中运用的北京口语,是真正的中国民间的语言,丰满、健康、富于生命活力,当然,王朔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率先开掘了新时期以来新兴的市民阶层资源,为此,京味市民小说进入了新的转型阶段。
其他文献
在分析了常用焊接摆动器的工作要求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DSC芯片为核心的焊枪摆动控制系统。其执行机构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实现焊枪的摆动。其中,摆动参
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问题,系统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周密部署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工作大局。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要深入学习
(本刊讯)2015年4月19日~22日,值此第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之际,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寿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
《天下HD》是网易潜心研发的首款东方动作冒险类手机网游。游戏改编自网易3D玄幻网游《天下3》,玩家将投身于神奇的大荒世界,与超萌的元魂宠物一起,对抗觊觎华夏土地的幽都军团!精美可爱的Q版中国风,爽快的战斗打击体验,便捷的全智能操作模式,将为玩家带来轻松、多样的战斗乐趣。  《天下HD》并非空降手游市场,虽然比《迷你西游》晚开测,但《天下HD》的研发却早在去年就开始了。2013年年底在韩国G-Sta
选用BAg45CuZn钎料对T2铜进行空气炉中钎焊。采用不同的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试验,测试了钎缝力学性能。通过分析钎缝的断口形貌和组织,研究了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壁厚以
本文试着运用形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以新时期影视作品中的湘西形象为研究对象,指出湘西形象形成的原因和湘西形象性质,以期对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湘西形象做比较全
新世纪以来,类型化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出版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儿童图书市场上类型化作品逐渐增多,也反映了当前儿童读者审美取向。在纸质图书普遍遭遇发展困境的大环境下,类
贵州畲族所说的东家话,其语音具有苗语川黔滇方言的基本特征,即鼻冠音声母可以分布在各个调类当中,无疑属于苗语川黔滇方言。但是它属于苗语川黔滇方言的哪一个次方言,至今看法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