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m埋深沿空留巷复用机理与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163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巷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生命周期应从巷道开挖算起。按照留巷功能的演变,可将留巷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煤巷开掘到上一工作面推过前为留巷前期;上一工作面推过到留巷复用前为留巷中期;留巷修复到下一工作面回采结束为留巷后期。随着我国立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及沿空留巷的独有优势,深部沿空留巷工程正在不断推广和应用。由于深部矿井“五高两扰动”的特殊地质力学开采环境,导致深井复合顶底板沿空留巷待下一工作面回采复用时,断面收缩严重,围岩极度松散破碎,留巷很难实现其真正“一巷两用”的技术优势。本文以朱集矿埋深900m首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复用工程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深埋复合顶底板沿空留巷复用机理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为:采用理论分析研究了留巷复用前期围围岩活动规律,得出留巷复用期间围岩结构特征,评价留巷复用可行性,制定留巷扩刷修复原则,组织留巷扩刷修复合理工序;采用统计分析研究了留巷失稳时围岩变形特征,提出留巷复用时结构临近失稳概念,确定留巷复用合理时机;采用数值计算和RFPA数值模拟研究了留巷复用期间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制定留巷复用期间巷道主被动协同支护方案;采用现场实践和矿压观测的方法,调整留巷复用时机,优化留巷复用工序,修正留巷复用巷道支护参数。研究成果成功指导朱集矿完成1300m的留巷复用工程,矿压观测表明,修复后留巷两帮移近量小于90mm,顶底移近量小于200mm,顶板没有出现明显离层,锚杆索受力均匀且合理,留巷扰动变形在修复后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朱集矿紧张采掘接替局面,节省相关掘巷及支护费用8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对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世界范围内空气污染的加剧,致使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越加严格,也使车企更加关注汽车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而对燃油喷雾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发动机
随着煤矿开采不断向纵深发展,煤矿巷道围岩所处的工程和地质环境变得极其复杂,岩体表现出软弱岩石的特征,岩体破碎、地应力大,巷道极难支护。为了有效控制软弱破碎巷道围岩的
在许多诸如矿岩破碎、油井致裂、岩土爆破、常规爆炸及核爆的防护等工程领域以及地震、滑坡、岩爆等灾害性自然现象中,都存在着岩体受冲击载荷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岩石动力学问
由于复杂的结构或机构模型在建模和计算分析时均十分困难,所以需要采用子结构模态综合法(CMS),通过将大型结构模型划分成为多个部分之后分别进行分析,之后用联接的方法将各个部分组合成为整体模型。本文首先基于有限元的模态分析结果,给出了建立相应结构或机构状态空间方程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子模型联接界面处的相应节点的位移相等以及相互之间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边界协调条件,推导了子模型的空间状态方
目前汽车自动变速箱参数调试系统的软件,多是由厂商自行设置研究开发。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各个车型的参数不同,软件的设置上会有很大变动。这就造成了无法用统一的软件来进行不同车型的调试。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的参数调试系统。本文开发的系统可以实现多种车型的参数调试与故障诊断,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性好、兼容性高的特点。课题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实车调试四部分。论文首先
本论文以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62210工作面工程地质与开采技术为背景,在首次提出新型机械化长距离快速充填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
跳汰选煤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选煤方法,其洗选技术水平的高低对煤炭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我们以轻产物的排放为出发点,研制出一种作用在跳汰机排料部分的,能够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