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巷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生命周期应从巷道开挖算起。按照留巷功能的演变,可将留巷的整个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煤巷开掘到上一工作面推过前为留巷前期;上一工作面推过到留巷复用前为留巷中期;留巷修复到下一工作面回采结束为留巷后期。随着我国立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伸及沿空留巷的独有优势,深部沿空留巷工程正在不断推广和应用。由于深部矿井“五高两扰动”的特殊地质力学开采环境,导致深井复合顶底板沿空留巷待下一工作面回采复用时,断面收缩严重,围岩极度松散破碎,留巷很难实现其真正“一巷两用”的技术优势。本文以朱集矿埋深900m首采工作面沿空留巷复用工程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深埋复合顶底板沿空留巷复用机理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为:采用理论分析研究了留巷复用前期围围岩活动规律,得出留巷复用期间围岩结构特征,评价留巷复用可行性,制定留巷扩刷修复原则,组织留巷扩刷修复合理工序;采用统计分析研究了留巷失稳时围岩变形特征,提出留巷复用时结构临近失稳概念,确定留巷复用合理时机;采用数值计算和RFPA数值模拟研究了留巷复用期间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制定留巷复用期间巷道主被动协同支护方案;采用现场实践和矿压观测的方法,调整留巷复用时机,优化留巷复用工序,修正留巷复用巷道支护参数。研究成果成功指导朱集矿完成1300m的留巷复用工程,矿压观测表明,修复后留巷两帮移近量小于90mm,顶底移近量小于200mm,顶板没有出现明显离层,锚杆索受力均匀且合理,留巷扰动变形在修复后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朱集矿紧张采掘接替局面,节省相关掘巷及支护费用8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对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