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空前广泛的应用于现今世界。社会各部门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故障、损坏都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因此提供健壮、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需解决的首要问题。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但是OSPF协议对故障不敏感,一旦网络中发生故障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在较长的时间里网络不可用以及网络数据包大量丢失。研究人员在现有IP网络框架中设计了一种路由策略自主控制技术(Cognitive Routing, CR),用于监控网络实际状况,并根据实际网络状况选择对应策略,对运行的路由协议进行调整来改变路由收敛速度,使其具备更强的自适应网络状态变换能力,从而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在CR中,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保存链路状态信息,并且当拓扑变化的时候LSDB需同步更新。网络状态感知技术利用自定义的洪泛协议收集网络中的链路状态信息包,根据数据包携带的信息感知网络拓扑变化。在稳定的网络中,路由节点发生移动的情况较少,但是现实生活中节点位置持续稳定的情况并不存在。路由节点移动,带来的路由结构重收敛的开销巨大。CR系统中的洪泛协议较OSPF协议中的洪泛协议功能有很大的改进,改进原OSPF协议中的洪泛协议移动节点情况发现慢广播移动节点信息慢的缺点,尽早的发现问题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网络拓扑重收敛。网络生存性度量是指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库提供的网络拓扑信息,对网络实际状况的优劣程度链路重要度进行量化,为CR系统中的策略选择模块提供策略选择依据。在CR系统中网络生存性度量技术在破坏度计算模块实现,破坏度计算模块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库提供的网络拓扑信息,对全网网络实际状况的优劣程度以及链路重要程度进行量化,策略选择模块根据破坏度计算的网络生存性的结果为特定的链路网络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