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统计,在我国年新发乳腺癌病例12.6万,其中死亡约3.66万,乳腺癌发病率已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14%,死亡率占8%[1]。虽然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但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中晚期乳癌患者需行腋窝清扫术,造成术后多种并发症,临床上以上肢淋巴水肿为著。本课题围绕乳腺癌腋窝清扫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的机制及目前淋巴管吻合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今后临床上预防上肢水肿发生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06至2013~06在我院行乳癌根治加腋窝清扫术后继发上肢水肿患者40例,均行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并进行4~24个月的随访,通过手术前后测量患者患侧及健侧上臂肘横纹上10cm处的周径值及计算两者差值得出水肿改善情况,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bioelectrical impedence analysis,BIA)分析水肿上肢细胞外液/细胞内液(ECW/ICW)和细胞外液/全身水量(ECW/TBW)比值变化,评估淋巴管吻合术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常伴发上肢淋巴水肿,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乳癌手术损毁了部分淋巴回流通路,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36例患者淋巴管吻合术后4周,患侧上肢周径缩小显著,总有效率为90%。另有2例因术后感染,效果不佳,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肢体周径各位点缩小及健侧患者差值有显著差异(P<0.05)。所纳入全部患者淋巴管吻合术后术后4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ECW/ICW)和细胞外液/全身水量(ECW/TBW)比值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余下38例患者行最长24月随访,有2例出现水肿发作,其余未见复发。结论乳癌手术一定程度上损毁了上肢淋巴回流通路,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是引起乳腺癌术后患侧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主要机制。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能恢复受损的淋巴管,对治疗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