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章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性质的对比分析目的:通过对742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影像、肿瘤标志物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的性质差异,筛选鉴别亚实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以肺结节诊断入院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742例肺结节患者病例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肺基础疾病史。影像资料包括:结节直径、位置、形态、边界、毛刺、分叶、钙化、空洞、空泡、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根据CT影像上是否存在磨玻璃病变,将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对比分析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在临床、影像、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方面的差异,筛选鉴别亚实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结节直径、边界、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及CEA等9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结节直径、边界、毛刺及分叶是判断亚实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742例肺结节患者中良性107例(14.4%),恶性635例(85.6%)。其中实性结节299例(40.3%),病理良性46例(15.4%),恶性253例(84.6%);亚实性结节443例(59.7%),病理良性有61例(13.8%),恶性有382例(86.2%)。亚实性结节中恶性病理比例高于实性结节。良性结节中炎性病变占据主要部分,实性肺结节中炎性病变所占比例为67.4%,亚实性肺结节中炎性病变所占比例为70.5%。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恶性病变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都是腺癌,亚实性结节中腺癌比例(100.0%)明显高于实性结节(78.4%)。结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在临床、影像、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吸烟史、结节直径、边界、毛刺及分叶是判断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良性结节中炎性病变占据主要部分。亚实性结节恶性病变高于实性结节,腺癌是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恶性病变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亚实性结节腺癌比例明显高于实性结节。在腺癌亚型上,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亚实性结节代表了腺癌的整个组织学分型,而实性结节只表现为浸润性病变。第2章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数学预测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对443例亚实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影像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分析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恶性概率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有明确病理结果的443例亚实性肺结节患者的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肺基础疾病史;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直径、实性部分最大径、结节中实性成分直径比(consolidation/tumor ratio,CTR)、位置、形态、边界、毛刺、分叶、钙化、空洞、空泡、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总体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建模组(A)组296例,约占2/3,验证组(B)组147例,约占1/3。A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肿瘤标志物特征采取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筛选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将验证组资料代入本研究模型与Mayo模型、VA模型、Brock模型、PKUPH模型,绘制各模型ROC曲线,进行模型间对比验证。结果:A组296例亚实性肺结节患者中病理恶性255例(86.1%),良性41例(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结节直径、实性成分最大径、CTR、形态、边界、毛刺、分叶、钙化、胸膜凹陷征及CEA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CTR、边界、毛刺、分叶及CEA是诊断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恶性概率=ex/(1+ex),X=0.018+(1.436×性别)+(2.068×CTR)+(-1.976× 边界)+(2.082×毛刺)+(1.277×分叶)+(2.296×CEA)。基于验证组数据显示本研究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94-0.920),显著高于 Mayo、VA、Brock 和 PKUPH 模型,提示预测效果较为满意。结论:患者的性别、CTR、边界、毛刺、分叶及CEA是鉴别亚实性肺结节良恶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Mayo、VA、Brock和PKUPH模型,本研究建立的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诊断效力更为理想,更有利于临床工作中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