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却一直在下降,消费行为的这一变化形成了这一时期消费需求相对疲软之势,相应的居民储蓄呈现出超常增长特征,为什么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停滞不前呢?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已经作了大量研究,但笔者认为目前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是影响1996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将通过定量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教育费用上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长短影响。而且从不同收入组角度分析教育费用上涨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特征影响,从而对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大致框架: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文章的研究思路。第二章回顾了新古典理论中比较主流的消费函数假说并详细介绍了近代消费函数的一些新的动向。第三章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研究了教育费用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长短期影响。首先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消费和收入的时变长期均衡关系;接着引入教育费用上涨的影响(用城镇学杂保育相对指数来测度),建立两个消费和收入的短期动态ECM模型,研究教育费用上涨对城镇居民短期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建立消费、收入与教育费用上涨的协整关系,研究教育费用上涨对城镇居民长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教育费用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长短期影响都是负的,且教育费用的上涨影响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第四章教育费用上涨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影响的特征分析,从不同收入阶层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教育费用上涨对他们食品消费不同的挤出影响。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文章不足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考虑到要着重研究教育费用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本人建立了两个ECM模型作对比分析,从而既获得了教育费用上涨的影响,又能从对比分析中得出城镇居民因教育费用上涨使消费更趋理性、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没有长期偏离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均衡关系的结论。第二,通过建立消费、收入和学杂保育相对指数的协整关系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教育费用上涨过快;居民消费行为虽没有偏离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影响了居民消费结构,对其它消费产生了挤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