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表面防静电热控涂层原位制备及其空间环境适应性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c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控涂层主要通过调节材料表面光学和热学性能来实现热控制,是保障航天器在轨正常工作温度的重要材料。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的不断开展,对热控涂层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热控涂层具有较好的热控性能,还要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适应性。本文以工程应用为背景,通过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和原子层沉积技术联用,在铝合金表面构筑具有优异空间环境适应性的低吸辐比防静电热控涂层,对于保证航天器在轨温度水平、整星等电位设计以及光学系统热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具有低太阳吸收比和高发射率的Al2O3-Zn O-Y2O3热控涂层,采用SEM、XRD和XP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电解液组成、稀土元素种类和用量以及电源参数等对Al2O3-Zn O-Y2O3热控涂层微观结构、物相组成以及热控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电解液组分为30 g/L Na2H2P2O7、20 g/L Na2Si O3、10 g/L Zn(H2PO4)2、10 g/L Na2EDTA、8 g/L KOH和6 g/L Y(NO3)3?6H2O,电流密度为10 A/dm~2、电源频率为500 Hz、电源占空比为30%以及氧化时间为15 min时,所制备的热控涂层性能最佳,其发射率、太阳吸收比和吸辐比分别为0.859、0.405和0.471。Al2O3-Zn O-Y2O3热控涂层具有多孔结构,为典型的类“火山口”状形貌,主要由Al2O3、Zn O和Y2O3组成,其中Al2O3为主相。为赋予Al2O3-Zn O-Y2O3热控涂层防静电能力,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Al2O3-Zn O-Y2O3热控涂层表面沉积掺铝氧化锌(AZO)导电薄膜,得到AZO/Al2O3-Zn O-Y2O3防静电热控涂层,探究了沉积工艺参数对涂层组成、结构、导电性能以及热控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沉积温度为150℃、沉积压力为0.15 torr、锌铝比为24:1和循环周期为6次时,所得AZO/Al2O3-Zn O-Y2O3复合涂层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电阻率为1.15×10-3Ω?cm,发射率、太阳吸收比和吸辐比分别为0.892、0.409和0.459,AZO改性不仅赋予Al2O3-Zn O-Y2O3涂层防静电能力,且进一步提高了其热控性能。微观形貌表征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结果表明,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涂层表面及微孔内被纳米岛结构AZO覆盖,形成分布较为均匀的微纳结构,可有效提高涂层在2-30μm波长范围内的发射率。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试验是考核新材料在航天器上正式应用的必备环节,按照GJB 2502.2-2006试验要求,综合考察了所制备涂层经真空-电子辐照、真空-紫外辐照、原子氧、真空热循环等试验后结构、组成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电子辐照注量增加和紫外辐照时间延长,热控涂层电阻率逐渐增大至原来的3倍左右,太阳吸收比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发射率基本不变。当电子辐照注量达到2.0×1016 e/cm~2时,改性后涂层太阳吸收比增量从0.038降低到0.015;当辐照时间达到2000 ESH时,改性后涂层太阳吸收比增量从0.030降低到0.028,且建立的紫外辐照寿命预测模型表明,当紫外辐照时间延长至25000ESH时,Al2O3-Zn O-Y2O3热控涂层太阳吸收比的退化程度(ΔαS=0.0902)约为AZO/Al2O3-Zn O-Y2O3复合涂层(ΔαS=0.0536)的两倍。上述结果表明,AZO导电薄膜改性有效提高了涂层的抗空间电子辐照和紫外辐照能力。此外,原子氧、热循环和湿热试验等结果表明涂层的状态及性能未发生明显改变,满足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以XX型号外露铝合金电控箱表面防静电热控涂层应用需求为牵引,根据电控箱尺寸和结构特点,基于电场线分布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设计辅助电极,调控边角效应,得到满足电控箱表面实施要求的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有效解决了边角效应带来的边角烧蚀问题。进一步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进行防静电改性,在电控箱表面可控制备了与基体结合良好的轻量化低吸辐比防静电热控涂层,所得涂层面密度低至~92 g/m~2,结合强度高达~5.5 MPa,且太阳吸收比、发射率和导电性满足需求,为XX型号铝合金电控箱研制提供了材料基础与技术支撑,可有效提升航天器轻量化水平和在轨可靠性。
其他文献
风切变(尤其是晴空风切变)是风速切变紊乱的极端天气现象,威胁航空飞行器的起降安全。远距离相干激光器测风雷达是测量晴空风切变有效手段,也是唯一手段,对航空飞行器起降安全至关重要。目前,脉冲注入锁定激光器是远距离相干激光测风雷达的理想光源,其抗失调性和可靠性是相干激光器测风雷达工程化和商业化的直接挑战。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双角锥环形腔,相比于传统环形腔,这种环形腔具有抗失调性和透射率可调节性,将其应用到脉
学位
软物质分子相互作用的粗粒化方法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介观尺度掌握分子相互作用对软物质材料大体系长时间的松弛行为、内吞行为的影响,对于指导设计新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子模拟技术难以达到相应的时空尺度,现有的粗粒化模型存在粗粒化程度不高、粗粒化过程繁琐、可移植性差等问题。本文针对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粗粒化布朗动力学模型研究,分别以链、杆、膜和粒子为基本单元,以链与
学位
星间激光通信,作为卫星间实现信息高速安全传输的重要手段,将在构建天基信息网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空间热环境、卫星载荷热辐射、卫星热控措施共同影响下,通信终端的反射式接收天线将发生热形变,进而引起终端接收光波前畸变,导致像面接收光斑光强水平和分布发生变化,最终影响链路瞄准捕获跟踪性能和通信性能。研究天线热形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预测系统性能对热环境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进而在系统设计阶段为光学设计
学位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与技能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体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立足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偏重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德育理念的有效运用,体育课程与德育融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促进体育教学与德育的紧密融合,成为小学体育教师需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过程中存
期刊
二恶烷是一种在工业中极为常用的溶剂和溶剂稳定剂,也是常见的工业副产物。近几十年来,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污水处理,二恶烷给水体环境带来污染的风险逐渐增加。二恶烷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并且不易降解,在水体环境中不断循环蓄积,给水环境安全带来潜在风险。生物法是处理二恶烷的优势手段,但由于高效降解菌不能保持优势生态位,生物法处理二恶烷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本研究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具有生态优势的二恶烷降解菌,
学位
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小学教育者共同的职责。在小学体育学科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体育道德观念、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塑造与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遵循统一性、延续性、发展性原则,提升德育渗透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本研究以优化小学体育质量为目标,结合人教版小学体育教学案例,从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个维度出发,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意义及其有效策略。
期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近十年来先后经历了“多线运营、网络化运营和深度网络化运营”三个发展阶段,地铁运营规模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体量大”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三高五性”(即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以及复杂性、长期性、重复性、艰巨性、持续性)的特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控显得越发重要。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内涵以及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风险管控措施入手,强化超前防范和风险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其运营安全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构建影响北京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素模型,基于要素分析探讨现有的潜在问题,提出对策。研究表明,北京地铁在管理制度、规划、流程等方面存在疏漏,存在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脱离掌控的风险,从而影响运营安全。基于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安全
期刊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结构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良好的整体性、极高的断裂韧性和抗分层能力等优点,其在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时具有远高于层合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在对冲击损伤容限要求较高的场合,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动态载荷作用下,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动态响应和准静态载荷作用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试验与有限元模拟
学位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2012—2022年质量安全事故的分类与统计,发现基坑塌陷、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这三类事故占比最高。通过大量事故数据,总结分析了轨道交通事故的典型特征,并对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整理。结合近年来各地轨道交通建设各方的管理办法,总结了防范事故发生采取的管控措施与方法,为下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事故防范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