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带头人生成机制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某一村庄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及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三农”,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乡村建设中,国家的政策、制度也向农村倾斜。无论是国家支持,还是社会有识之士的无私奉献,这都是外界力量对村庄的注入,而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对村庄内生力量的发掘。村庄精英是村庄里的内生力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村民自治的发展,农村阶层日益分化,其利益主体也发展了变化,逐渐出现了村庄精英的多元化,村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并存于村庄内部的局面,那么如何从村庄精英中培育村庄带头人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国有国情,村也有村情,不同地区的村庄都会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变动性和非均衡性的特点,因此村庄带头人的选择也会存在差异,村庄带头人作为农村社区发展的领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对村庄发展模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村庄内其他成员的行为选择。本文选取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业型向工业型村庄转变的一个村庄为调查对象,这个村庄即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农村人向社区人转变的一个典型村。笔者以滁州市XH 村的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村庄的权力结构,村庄精英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带头人是如何产生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政治社会学中关于国家与社会的研究框架来研究村庄带头人的发展历程,综合运用了精英理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等理论等对村庄带头人的发展阶段、内外影响因素及培育内生型村庄带头人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进行论述。因此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村庄带头人?首先村庄带头人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和群众基础,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专业文化知识;其次应该具有较强组织、管理、协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再次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发展本村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基层社会和谐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导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明确了主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对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下面就论文框架和各章主要观点予以说明。第二章是阐述了各村庄精英的村庄治理问题,形成了多元化村庄治理的局面。第三章是村庄带头人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试图运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对村庄带头人的培育及内在因素进行了分析,良好的社会资本和丰富的人力资本是培育村庄带头人的重要因素。并且分析了当前培育村庄带头人的两种途径:外部输入及内部生成。而内生型才是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同时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上分折了两种重要的内生型村庄带头人——村干部及村庄致富带头人。第四章是分析了当前XH 村的村庄权力格局分布及村庄治理过程中所面临得现实问题及培养村庄带头人的意义。第五章关于村庄带头人的培养方式的一些对策进行了讨论。第六章对本文进行小结并且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思考。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新中产阶级出现的社会现实情况,本文准备从一部备受关注的电视剧出发,来分析中国中产阶级的现实困境、分析中产阶级困境类别及其成因,以期这种社会学分析给
国家制度变迁不仅带来社会分层机制的变化,也促使个体在面临生活机遇的变化时作出选择性流动,最终的地位获得模式不能仅考虑分层机制而忽略微观个体选择性流动的影响。本研究
浏阳位于湖南东部,毗邻江西,域内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864家,引线厂、黑火药厂等配套生产企业274家,全行业从业人数达20余万人,生产品种3000多个,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的研究离子色谱法分析加碘食盐中的碘含量。方法用抗坏血酸将加碘盐中的碘酸根还原成碘离子,IonPac AS19柱分离和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线性范围为5~100 mg/kg,
当前,“社会”的生成和发育正遭受挫折,虽然国家权力(政府)正逐渐退出一些不相关的领域,但是退出的步伐已然缓慢;与此同时,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领域也正在不断的膨胀。笔者结合具体的
学位
采用防火墙技术对网络内容的访问实施控制 ,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减少不良内容对人们的毒害。 Adopt firewall technology to control the access to the network content s
今年2月18日,《经济参考报》头版头条刊登《江苏灌南县“惠民工程”变身豪华办公楼(主标题)有基层干部议论,如此“挂羊头卖狗肉”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副标题)》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是一项女性主义参与式行动研究项目的理论化成果。文章认为,村规民约作为村庄自治的一种形式发挥着独特的效力。它既是法律法规在基层的体现,更是传统父权制文化在村庄中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