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在积极心理学新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下,心理韧性也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重要领域。心理韧性指个体在面对来自生活中的挫折、不幸或其它负性事件仍能良好适应,是个体心理对外界压力、打击的一种“反弹能力”。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每天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因此,拥有一定水平的心理韧性对于缓冲应激源,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小五人格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78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心理韧性、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总体来看,中学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适应良好。(2)中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在性别、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与人际协助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目标专注上存在显著的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差异;在积极认知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在人格特质的宜人性与开放性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人格特质的开放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差异;在人格特质的外向性、谨慎性、开放性与情绪性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4)应对方式在性别、独生子女及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5)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各维度以及两种应对方式在总体上均呈显著相关,与人格特质中的情绪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性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开放性、情绪性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谨慎性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6)高中低心理韧性组在人格特质与两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7)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谨慎性显著正向预测心理韧性,情绪性显著负向预测心理韧性,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向预测心理韧性,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向预测心理韧性。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在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与心理韧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在外向性、谨慎性、情绪性与心理韧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