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蒡子系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原名恶实,载于《名医别录》,别名牛蒡、大力子、蝙蝠刺、万把钩、鼠粘子等.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传统中医临床多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等.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中药牛蒡子的化学和药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大孔吸附树脂近10年在中药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中药质量分析方法,尤其是HPLC、GC的新发展在中药领域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综述,总共引用文献1 33篇.第二部分实验研究1.建立了牛蒡子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牛蒡子苷为指标,结合出膏率,确定了牛蒡子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同时优化了大孔吸附树脂对牛蒡子有效部位的富集分离方法,以牛蒡子苷为指标,HPLC检测,对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试验研究,筛选大孔吸附树脂类型;并对最优树脂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树脂对牛蒡子有效部位富集工艺.此方法简便,稳定,可应用于生产.2.对牛蒡子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牛蒡子有效部位的总木脂素类的UV测定方法和牛蒡子苷的HPLC测定方法;并对5个不同产地的牛蒡子药材及其相应制得的有效部位进行了质量的考察,获得在制备过程中的一些质控参数;同时对牛蒡子有效部位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起草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3.对牛蒡子有效部位的制剂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选择了牛蒡子有效部位制成胶囊剂,通过对辅料糊精、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吸湿性能、制粒成型等工艺的比较,选择糊精和乳糖为辅料,乙醇制粒,干燥,装胶囊;并对成型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进行水分、流动性、装量差异等方面的检测,均符合药典规定;建立胶囊剂中牛蒡子苷及其木脂素总类的测定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制剂中牛蒡子苷平均含量为26.81%,总木脂素类为47.34%,为起草质量标准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总结与讨论对实验研究中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