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丹佛与菲茨杰拉德之人格结构对比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被称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群战后追求梦幻的青年男女,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都与作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这些内在联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的“天路历程”——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生前所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带有很强的自传性的小说。小说的素材来自菲茨杰拉德与妻子珊尔达在欧洲的一段生活经历,尤其是珊尔达患精神病的经历。它戏剧性地再现了作者与妻子之间的感情纠葛,可以说是对他前半生的忏悔和总结。小说探索了一种酷似作者所经历的感情与精神的崩溃过程。自小说出版至今,已有各界评论家对其进行了研究。评论界的研究各有侧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对该作品主题的研究;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研究;对小说创作角度、叙述策略和象征意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通过将小说男主人公迪克丹弗和作者菲茨杰拉德命运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作者的写作初衷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精神状态。目前,在国内外文学研究领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将小说中主人公与作者本人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共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小说的写作背景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为理论介绍,首先介绍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包括精神决定论,人格结构论及防御机制;其次介绍了精神分析的功能及其意义。第三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文本相结合,横向分析二人在追求自我理想的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及人格结构特点的演变。第四章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将迪克·丹弗与菲茨杰拉德进行对比分析的意义。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小说主人公迪克·丹弗的本我、自我、超我与作者菲茨杰拉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看到二人“美国梦”破灭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腐蚀及上层社会的自私、道德的沦丧。迪克·丹弗正是作者菲茨杰拉德本人的映射,他的自我回归是菲茨杰拉德所赋予的,是菲茨杰拉德本人找寻自我的体现亦是他满足本我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他文献
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泸州杉树湾生态野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古帮泽一早就打开电脑,开始统计野鸡网上订购的最新数据。如今,每天除了处理
装饰纺织品与室内环境的功能和风格配套设计有着潜在的关联,伴随着织造技术和日常生活要求的进一步的提高,近年来更多的高消费群体认为室内纺织品不能单纯的满足过往的基本日
公民意识的养成和增强需要教育;我国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存在体系不健全、内容不完整、方式不得当等方面的问题;改善这些问题应从合理借鉴别国先进经验,从构建我国公民意识
《考工记》是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考工记》中充满了周朝的礼乐制度和儒家文化思想,并且在城郭和房屋的建构上体现得更为明显,里
文章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剖析了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并从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
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初夏蜿蜒的古城墙雄踞海疆,宛如巨龙舞动。古城上,灯塔俯视着大海,海面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古城下,涌动的黄斗笠,多姿多彩的惠东女。 Early 20th c
文章通过《小狗包弟》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以加深对作者情感理解的深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被逐步运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电子废弃物的数量与日俱增。由于电子废弃物含有可循
<正>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笔者以《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芍药甘草汤为基础,制成新加半夏泻心汤,临证时适当化裁,用治实热、食滞及寒热错杂之胃脘痛等,疗效颇佳。兹介绍如下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内在的一根主线。马克思在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超越了历史上把人“排除”在自然之外看自然的自然主义和把人“置于”自然之上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