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而由于以往国内汉语研究视角的单向性,即大多局限于从形式出发的受众理解视角,导致在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上,汉语本体研究并没有发挥出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而新世纪以来,针对现实交际的互动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方兴未艾。借助和参考互动语言学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无疑可以为汉语的本体研究打开新局面,而以汉语本体研究为基础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因此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得到更新和改进。本文正是秉持着这种想法,从言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同一格式在不同语体下的差异,以求更深刻地认识汉语格式,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正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格式“V都没(有)Vp”的格式义及语义特点;第二部分,格式“V都没(有)Vp”的语用功能;第三部分,格式“V都没(有)Vp”的教学思路。在第一部分,笔者先通过该格式内部关键“都”,分析论证了该格式的语义指向,进而得出该格式的基本格式义,即言者通过对极端事件的否定,表达对整个指涉语义序列的否定。再根据格式所在的语体的不同(对话体和独白体),分别进行讨论和研究;之后,分析论证该格式的三个语义特点,即极端性、已然性和超出预期性。在第二部分,笔者对该格式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先是从该格式的格式义出发,根据言者对该格式行为主体的态度将该格式的情态义表达分成三种情况,即言者对主体持积极态度、消极态度和言者对主体无明显态度。然后,笔者通过对比该格式的评价作用和普通表达的作用进行对比,得出该格式的评价是一种极端评价。第三部分,笔者根据第一、第二部分对该格式的研究,从该格式在不同语体上表达效果不同,该格式的语义特点以及该格式的语用功能出发,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以期让留学生能够从言者的视角认识和学习该格式,从而达到掌握与运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