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高原沙地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x2009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尔盖高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因素加剧了该区域的草地退化和沙化,该区域实施了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特别是生态恢复工程。因此,对不同生态恢复工程进行效果评价、优化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模式和促进高寒草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该区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原典型沙地恢复示范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地上植物群落特征与室内分析0-100 cm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相结合,样点与区域调查相结合揭示沙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物群落和土壤碳氮磷含量、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及地上-地下相互之间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与重度沙化草地相比,围栏封育沙化草地、人工补播草地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地草本植物盖度、地上生物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恢复效果显著(P<0.05)。与天然草地和天然灌丛草地相比,围栏封育沙化草地、人工补播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地草本植物盖度、地上生物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降低(P<0.05)。2.若尔盖高原各沙地恢复类型的土壤容重随0-100 cm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为重度沙化草地>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地、人工补播、围栏封育沙化草地>天然草地。人工补播、围栏封育沙化草地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地在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重度沙化草地,天然灌丛草地、人工补播和天然草地的土壤含水量随0-100 cm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降低。3.若尔盖高原沙地各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随0-100 cm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天然草地相比,各沙地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均降低,与重度沙化草地相比则相反。天然草地中土壤碳、氮和磷的储量显著高于沙地各植被恢复类型(P<0.05)。围栏封育沙化草地、人工补播沙地的土壤碳、氮储量显著高于重度沙化草地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地。4.天然草地转变为天然灌丛草地促使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储量显著增加,天然灌丛草地的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较高(P<0.05)。自然草灌转变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减缓氮限制,从而改善土壤养分和功能,为沙地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地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储量显著低于天然草地和重度沙化草地,且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较低。重度沙化区进行人工植灌恢复将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增加磷矿化速率,受氮限制严重。综上,与重度沙化草地相比,围栏封育沙化草地、人工补播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地植被恢复类型促进地上植物群落恢复,改善碳氮磷含量和储量,加强了生态化学计量调控作用。但与天然草地相比,沙地植被恢复类型下的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未恢复到天然草地的初始状况,需进一步加强沙地植被恢复模式优化和土壤改良技术创新的综合研究。天然草地演变为天然灌丛草地,使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储量显著增加,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本研究可为高寒沙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其他文献
切换系统是由一组(有限或无限多个)子系统构成,并通过切换信号决定这组子系统的运行方式,从而完成复杂控制任务的一类混杂动力系统.由于存在多个子系统(模态),切换系统具有强大的建模能力,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工业,电路系统,智能微网等.因此,研究切换系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工程中存在时滞和扰动等不可回避的因素,切换系统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动力学性质,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学位
海面高度变化对沿海城市的居民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海面高度已成为监测海洋的重要参数之一。而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来监测海面高度变化是近年来新兴的监测方法。卫星信号经过反射面反射后,信号会发生部分变化,从而使卫星信号携带了反射面的一些物理信息,通过研究信号间的关系,可以将信号中的物理信息提取出来,这种技术即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
学位
绵阳,自汉代开始逐步被纳入中央行政管理体系内,发展至今,已成为四川境内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其西北与陕西、甘肃接壤,向南行则为德阳、成都,历代作为四川的屏障。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受统治者的重视,历代的文人大夫亦云集于此,为绵阳方志编纂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从巴蜀地区现存最早的方志《华阳国志》中关于绵州之地的只言片语到清代民国时期绵阳地区系统的官方修志,且保存至今的府、州、县、乡土志共计34部,由于时间跨
学位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思维视域。马克思以物质生产实践为根本出发点,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面考察,在批判地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交往理论。随着全球交往一体化的深入,交往的方式和范围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帝国主义扩张、地区动荡与武装冲突等,严重影响了世界交往的正常发展。基于此,本
学位
藏文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关怀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藏文古籍研究工作中,藏文古籍研究日渐兴盛并走向成熟。当前有关藏文古籍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成果数量已达新高,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开始出现了较多高水平与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虽然当前已有学者对藏文古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藏文古籍研究的热点趋势,但其研究因缺少大量数据支撑,难免具有个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插画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各艺术文化领域,成为读图时代重要的信息载体以及文化的传播媒介。所以为了国风插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应当对国风插画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21世纪以来的国风插画到底是如何表达“国风”理念,又是如何以现代视角结合流行审美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文通过对“国风”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国风插画的发展现状以及形成基础,在此基础上收集并分类整理
学位
沐昂作为明初云南诗人,滇南壮丽秀美的自然山水,极具特色的名胜古迹是他诗歌中倾力所歌咏的对象;作为士人,文士间的惺惺相惜令他不忍“明珠蒙尘”,因此辑录明代云南第一部流寓人士诗选《沧海遗珠》;作为官员,始终牢记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边地所制定的“华夷一家”政治纲领,积极促进明初云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本文将以沐昂所著《素轩集》和所辑录《沧海遗珠》为对象进行研究性探究,探讨沐昂诗歌创作及文学活动与明初诗坛、
学位
地方(place)是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也是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旅游学等共同研究的热点,地方性作为地方的延伸概念,越来越成为各领域跨学科研究的焦点。地方被认为是与外界流动的独特连接,受到均质化和标准化的巨大冲击,一些地方特色消解、边缘化,文化记忆消退、情感认同缺失,地方性的建构过程及机制受到了严重挑战。但是地方性力量面对全球文化的快速流动和渗透也表现出日常抵抗。可见,流动性和地方性两
学位
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书籍诞生的最初目的是让人们获取和传递知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人对于书籍的认识仅仅是它作为知识的传播媒介的一面,所以对于现代的书籍装帧来说,其核心是创意设计。为了使传统书籍重获新生,设计师们需要用创意的思维转变人们对于书籍的认识,并为之后的书籍装帧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其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融合了无数设计师的创意成果。与电子书不同
学位
随机脉冲系统是一类特殊的混杂系统,它包含连续时间动态行为,瞬时状态跳跃以及随机过程.本文考虑的随机过程是G-布朗运动,相比于经典随机过程-布朗运动,G-布朗运动能够应用于不确定概率的随机脉冲系统,这种更加一般的系统模型使得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本文还考虑了G-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脉冲系统的实用稳定性问题.相比于经典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实用稳定不要求系统的理想运行状态与实际运行状态之间的误差任意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