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在全球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和网络深化发展,而探索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新思路新模式是当前创新范式发展的新趋势。前孵化器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连接孵化器前端的关键一环,在搭建商业群落与研究群落桥梁,跨越科技创新的“死亡之谷”,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步发展成为高科技中小微企业的“催生器”。 战略生态位管理(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简称SNM)主要研究将体制环境外部互动机制与技术的生态位内部互动机制相结合来帮助引进与扩散新技术,促使“社会-技术体制”变革和技术变革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外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种基于生态位观点的管理工具和分析方法。本文将SNM理论应用与前孵化器的运行发展结合,从理论、应用和实证研究等多个层面围绕前孵化器的运行机制及效率展开研究。 首先阐释了商业群落和研究群落之间“死亡之谷”的跨越重要性和关键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边界——前孵化器发展相关问题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析。其次,在分析前孵化器内涵、特征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前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和前孵化器面临的问题。通过对SNM理论特别是市场生态位理论,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丰富了SNM理论。再次是在理论层面进行了创新,一是以SNM理论的视角,从生态位实施、生态位成长和前孵化器培育等方面构建前孵化器发展模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前孵化器发展路径。二是提出基于SNM理论的全程孵化管理,从管理模式契合、促进孵化和重心前移等方面研究基于SNM的全程管理对前孵化的作用,从SNM过程出发,研究前孵化器全程孵化管理设计,提出以SNM理论规划全程孵化管理战略路径。三是基于SNM理论的多主体参与前孵化器开放式创新研究,构建基于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分析在不同开放程度下,前孵化器各参与创新主体的收益变化情况。四是应用SNM理论,探索SNM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SNM评价的程序、指标选择原则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SNM的前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为SNM效果测量和前孵化器实践提供支撑。 在实证层面,一是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选取了2016年广东省前孵化器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其功能目标,探究孵化行为及形态,了解前孵化器的投入对于前孵化器的收入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作用,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二是在SFA方法结果分析风险投融资调节效应显著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前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合作的机理,研究前孵化器和初创企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水平积极提升前孵化器网络声誉以更好地吸引风险投资的问题,运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分别考虑两者在合作和非合作博弈情况下的最优努力水平及最大收益。 研究结果表明,SNM理论能为前孵化器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转化提供崭新的分析模型,通过理论推演和实例验证,可以构建SNM管理评价体系对前孵化器进行评估。实证分析显示:基础服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是提升前孵化器运行效率的核心能力,前孵化器创业导师的作用明显,创业效率较高,而自主知识产出方面仍需提升,创新效率较低。 本文为把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度融合的规律以及科学制定前孵化器发展政策提供了新的SNM理论的思路和视角,同时通过前孵化器运行机制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SNM理论体系和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