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区域地理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自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在2003年第一次被纳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以来,GIS教学手段有效地提升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生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区域地理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在总结了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特征、GIS技术应用于高中区域地理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ArcGIS教学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GIS应用于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材内容的三个部分:区域差异,区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开发与整治。本研究采用比较、案例、实证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区域差异、区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开发与整治等教学内容提出了合适的GIS教学方法和GIS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建议。取得成果如下:第一,本文对鲁教版教材必修三“区域差异,区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开发与整治”运用传统地理教学方法时所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GIS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在区域差异教学中,传统地图不利于师生灵活利用地理数据,从而影响学生对区域差异特征的认识;在区域资源、环境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传统地理数据及时更新困难,学生难以理解区域环境概念;在区域开发与整治中,传统地图信息量有限,学生难以全面、直观比较和认识区域开发与整治问题。GIS具有直观、客观、可展示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充分证实了GIS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是必要的,且具可行性。第二,本文对GIS教学方法具体应用于鲁教版教材必修三“区域差异、区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开发与整治”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总结了GIS技术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本文利用GIS的教学方法如视图操作、数据管理、查询分析,让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地理数据,帮助学生培养地理定性定量分析思维。在区域差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GIS的查询统计和制作不同的专题地图来对比我国三大自然区;在区域资源与环境教学中,主要是利用GIS的显示图层注记、图层的放大缩小、插入超链接图片等功能来对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进行分析和提出治理措施;在区域开发与整治中,主要是利用GIS的超链接视频、图层控制等功能来对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开发和整治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较好的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