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将促进全行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力的政策措施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综观世界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均根据本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特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我国软件产业发达地区也根据本地区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举措。中国软件产业始发于70年代末,始终伴随着政策措施支持。按照软件产业政策对软件产业发展趋向的引导,本文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时期分为初创阶段(80年代)、发展阶段(90年代)、软件产业链初步形成阶段(2000-2004年)和完善阶段(2005年以来),随着政府对软件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制定的政策、措施越来越有助于形成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这一系列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我国软件产业的企业规模和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促进我国软件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软件产业依托原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辅以相应的政策措施,软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左右。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凸现:一是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二是本地区自主研发实力较强;三是人才成本低、储备厚,比较优势明显;四是各类的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与国外发达地区及沿海软件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四川软件产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竞争力弱;二是软件产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四是政府对软件企业风险投资引导不足。本文按照"波特"钻石理论模型对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后得出:四川省软件产业的政策因素、支撑条件、需求面均有利于软件产业的发展。随后,笔者解析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对软件产业的要求,陈述并引申了软件产业的指导方向和保障。最后,笔者构架了现阶段四川省促进软件产业加快发展的区域政策规划。立足于四川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环境的指导思想,提出"富民"原则、统筹规划原则、突出重点(以基础较好的成都市为区域发展重点)原则、市场导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原则、鼓励自主研发与引进软件优势企业相结合原则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原则6条原则。经过归纳、分析四川省和成都市已出台的与软件产业发展关联度极大的政策内容,按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政策进行归类,分别就如何克服四川省软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实施战略联盟攻关传统产业的关键性技术;引导转变学历观念以改变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