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对信任修复的研究是在近十年才开始得到研究者的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在信任修复的领域已经得到了一些共识。信任是脆弱的,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甚至遭到破坏(信任违背)。但在信任违背之后也有多种手段和策略可以使其得到至少一定程度甚至完全的修复,比如情感修复策略、功能修复策略和信息修复策略等。情感修复策略包括了道歉、否认、承诺等;功能修复策略包括抵押、经济补偿等:信息修复策略包括了提供证据、澄清事实、公开信任违背事件的处理程序及进展等。针对不同的信任违背类型,最佳的修复手段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于正直型违背,否认的效果比道歉要好;对于能力型违背,道歉的效果比否认要好。而在经济交换的环境中,经济补偿被证明是有效的信任修复手段。但现有学者几乎都将研究放在纯粹的经济环境之下进行实验,而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却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的判断。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去寻找交往对象的相关信息来当作为我们是否与其交往的参考。当人们无法直接得到(比如观察)交往对象最客观的信息的时候,就会利用关于交往对象的人际流言(gossip)来帮助我们判断交往对象是否值得信任。因此,本文就将经济交换的过程放置在人际流言的背景下,尝试探讨在人际流言的背景下经济补偿对信任修复的效果有何影响。本研究采用信任博弈(trust game)范式作为基本的研究范式。用不公平的投资回报来破坏被试的信任,通过呈现不同的人际流言来控制实验背景,再在不同的实验背景下提供经济补偿来探讨经济补偿对信任修复的影响。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2(是否提供经济补偿)×2(是否提供消极人际流言)的实验设计,探讨了在消极人际流言下经济补偿的效果。实验二采用2(是否提供经济补偿)×3(人际流言的性质:积极、消极、无流言)的实验设计,探讨了在不同性质的人际流言条件下经济补偿的效果。而由于人际流言的性质一般来说不会全部一致,实验三就探讨了各种混合性质的流言对经济补偿效果的影响,采用2(是否提供经济补偿)×5(人际流言的性质:ppp、ppn、pnn、nnn、无流言)的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1)经济补偿在不同的人际流言背景下产生的修复效果确有不同:(2)积极流言可以促进经济补偿的效果,且积极流言数量越多,经济补偿的修复效果越好。消极流言会降低经济补偿的效果,且消极流言数量越多,经济补偿的修复效果越差:(3)在没有经济补偿的时候消极流言对信任的降低程度大于有补偿的时候,在有经济补偿的时候积极流言对信任修复的促进作用大于没有补偿的时候;(4)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恶意意图判断与信任修复的效果呈显著负相关,如果信任者认为被信任者是故意破坏信任关系,则修复效果不佳,如果信任者认为被信任者不是故意破坏信任关系,则信任效果较好;(5)人际流言会影响信任者的意图判断进而影响信任破坏的类型:消极人际流言越多,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意图判断越负面,信任违背的类型就越可能是正直型违背;消极人际流言越多,信任者对信任者的意图判断越正面,信任违背的类型就越可能是能力型违背。(6)因为经济补偿承载了一定的歉意信号,所以经济补偿对于能力型违背(积极人际流言的影响)的修复作用比对正直型违背(消极人际流言的影响)的修复作用更加好。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在人际流言的背景之下,经济补偿对信任修复的效果会因人际流言的性质不同而不同,不仅如此,本研究还对产生效果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为人们今后在实际生活中何时以及如何运用经济补偿作为修复手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