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地震震害矩阵的建筑抗震设防原则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社会破坏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伴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水平的提高,抗震减灾问题在世界上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地震设防水准直接关系到未来结构的抗震能力,因此它的确定在抗震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所执行的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实际上是通过结构在小震中的弹性反应的计算,估计和控制中震乃至大震时结构的非弹性变形,以保证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也即为小震设防。但是这一做法不一定能完全保证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目标。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设防标准水平下结构的抗震可靠性,以及抗震设防原则展开研究,对国内外不同的震害指数和震害等级划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比较;阐述了三水准抗震设计损伤性能目标;并提出了震害等级划分与三水准抗震设计损伤性能目标的对应关系;据此对选取的有代表性的多组历史震害资料进行了分析。回顾了我国历版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标准,阐述了基于地震震害矩阵的三水准抗震设计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并对现有建筑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结构很容易达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中的小震不坏要求,而较难达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要求。本文分别对历史震害资料进行了基于小震、中震、大震设防情况下结构抗震可靠性分析,基于“小震不坏”设防原则的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很难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明显不足,有可能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基于“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设防原则的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可以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结构具有高于设防要求的抗震能力。本文认为应采用“中震可修”设防原则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并进行“小震不坏”,和“大震不倒”的抗震验算,以经济有效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其他文献
非粘结柔性管是海洋油气勘探开采中的重要装备,是由金属材料层和聚合物材料层以不粘结的形式组合形成,允许管道层与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海洋管道,柔性管有
索膜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它通过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以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在荷载作用下,如何使索膜结构在满足功能要求及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最优初始形
冻土的力学性能是冻土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影响冻土力学性能的因素很多,有试验的加载方式、加载速率、冻结温度、土的性质、样品尺寸、养护时间、围压大小、试验应力路径等。
随着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钢骨混凝土结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钢骨混凝土柱的一种,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由于核心钢管对于核心混凝土约束作用较普通钢骨强,因而较
节点连接性能是现代竹木结构中决定性环节之一;而螺栓连接节点又是现代竹木结构中最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本文首先分析螺栓连接原理和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螺栓节点,然后建立现
由于在地下洞室开挖之前较准确地确定围岩的地质条件及相关的基本参数往往是很难的,故开挖方案和支护参数初步设计也存在许多盲目性,不经济性或安全隐患。本文以拉西瓦地下厂
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影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的各因素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运用ANSYS建立了Tan Kiang-Hwee,Ng Chee-Kho
随着粉煤灰质量的改善以及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的提高,现有的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公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影响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空间网壳结构的形式很多。在工程应用中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网壳形式,是结构设计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网壳形式直接影响着空间结构的技术指标、制做安装质量以及施工
网壳结构的发展与建筑材料和计算理论的发展紧密联系。随着数值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的进步,其总的趋势是跨度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薄。跨度大、厚度薄、重量轻可以看作是结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