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行决策机制产生于六十多年前,是战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然而,几十年间,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治理模式也随之悄然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须顺应这种趋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IMF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变革必须反映全球格局已经变动的既成现实和未来趋势,只有这样,IMF才能面对21世纪的挑战,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因此,研究IMF决策机制改革问题不能局限于IMF自身范围,将这一问题置于更广泛的全球治理背景中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对IMF决策机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结论:IMF现行决策机制一方面基本能够保证有效决策,但另一方面却存在制度完善性及合理性的缺失,权力分配明显失衡。这种公正性缺失状况的长期存在致使IMF无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彻底改革决策机制是IMF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决策均衡化、多极化,提高决策透明度及责任性。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从表决制度和决策机构两方面介绍了IMF现行决策机制。
第二章是现行机制效率性评析。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表明,现行机制是基本有效的。
第三章运用国际机制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评析现行机制的公正性,分析表明,现行机制存在明显的公正性缺失。
第四章从机制本身和国际格局变迁两种角度分析了改革决策机制的必然性,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要求。
第五章提出了决策机制的改革方向是实现决策均衡化和多极化,提高决策透明度及责任性。最后表明了中国对于IMF决策机制改革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