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机制改革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行决策机制产生于六十多年前,是战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然而,几十年间,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治理模式也随之悄然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须顺应这种趋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IMF作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变革必须反映全球格局已经变动的既成现实和未来趋势,只有这样,IMF才能面对21世纪的挑战,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因此,研究IMF决策机制改革问题不能局限于IMF自身范围,将这一问题置于更广泛的全球治理背景中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对IMF决策机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结论:IMF现行决策机制一方面基本能够保证有效决策,但另一方面却存在制度完善性及合理性的缺失,权力分配明显失衡。这种公正性缺失状况的长期存在致使IMF无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彻底改革决策机制是IMF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唯一途径,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决策均衡化、多极化,提高决策透明度及责任性。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从表决制度和决策机构两方面介绍了IMF现行决策机制。 第二章是现行机制效率性评析。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表明,现行机制是基本有效的。 第三章运用国际机制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评析现行机制的公正性,分析表明,现行机制存在明显的公正性缺失。 第四章从机制本身和国际格局变迁两种角度分析了改革决策机制的必然性,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要求。 第五章提出了决策机制的改革方向是实现决策均衡化和多极化,提高决策透明度及责任性。最后表明了中国对于IMF决策机制改革的立场。
其他文献
论文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为背景,分析了农村污染现状,对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两种思路进行了比较,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接着
以住宅为主体的中国房地产业将是未来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城镇居民对于改善住房条件的热切愿望、消费意识的转变以及迅猛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意味着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商品的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机体任何部位发生出血现象或为紫斑,或为瘀点,或为青紫块,或为流血均为临床上常见之症状。出血现象之发生或可视为一种独立疾病,如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或仅能视
区域经济差异及不平衡发展的研究是现今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我国绝大多数省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理环境与区域经济差异显著,因而研究省区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