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两种中草药——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en) 和凤尾茶(Elsholtzia bodinieri Vaniot)中分离鉴定出了六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抗自由基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从中分得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自由基活性进行了比较,总结了活性与结构的关系;对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作了简要介绍,采用单晶 X-衍射法对从黑沙蒿中分离鉴定的 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的两种晶型进行了晶体解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 天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学者近十年来关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含量测定、药理活性及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课题。2. 黑沙蒿和凤尾茶中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鉴定 对黑沙蒿和凤尾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研究,从这两种植物中共分得六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手段结合化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Ⅰ)、 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Ⅱ)、 5,3′,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Ⅲ)、3,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Ⅳ)、5,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Ⅴ)和 5,3′,4′-三羟基二氢黄酮-7-O-葡萄糖苷(Ⅵ)。并且得到了化合物——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的两种晶型,采用单晶 X-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3. 黑沙蒿和凤尾茶中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自由基活性研究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从黑沙蒿和凤尾茶中分离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自由基活性,分别考察了它们对 DPPH·、·OH 及O2- 的清除作用,并与从中分得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活性比较。结果表明:黄酮及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羟基的数目及位置,且 B 环羟基贡献大于 A 环;对于 DPPH·和·OH,3′,4′-OH 为活性基团;对于 ,C2,3 双键更重要;同时发现 7-Glc 明显影响化合物的抗自由基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