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患者血浆miRNAs表达谱变化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fer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患者血浆中mi RNAs(micro RNA)表达谱的差异。方法:1.选取2012年11—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首次发病的16例患者,按TOAST分型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卒中组8例,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卒中组8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血浆中mi RNAs的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 RNAs。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中的mi R-146b-5p、mi R-23a-3p、mi R-451a进行验证。3.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i 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LAA组、SAO组及对照组血浆中分别检测到369个mi RNAs成熟体。通过mi RNAs差异分析,发现let-7a-5p、mi R-744-5p等12个mi RNAs在3组中均呈现差异性表达(表达差异均大于2倍,P<0.01);与对照组比较,mi R-126-5p、mi R-23a-3p、mi R-143-3p等34个mi RNAs在LAA组表达显著下调(表达差异均大于2倍,P<0.01);在SAO组中mi R-1304-3p、mi R-451a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调(表达差异均大于2倍,P<0.01),而mi R-320a、mi R-320b、mi R-99b-5p等27个mi RNAs较对照组表达则显著上调(表达差异均大于2倍,P<0.01)。2.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中的mi R-146b-5p、mi R-23a-3p、mi R-451a的验证结果与高通量检测结果一致。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mi RNAs调控的靶基因主要与细胞增殖、黏附、代谢等生物学功能相关。结论:LAA型卒中患者及SAO型卒中患者血浆mi RNAs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提示mi RNAs可能通过靶基因在LAA及SAO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正常情况下,成人的骨骼肌是稳定的组织,具有极其微弱的核的更新。当受到损伤时,骨骼肌显示出快速、广泛的再生能力,以防止肌肉容积丢失。骨骼肌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强大的同步
目的:多形性腺瘤基因(Pleomorphic adeiaoma gene,PLAG)家族为锌指蛋白的新亚科,包括PLAG1、PLAGL1和PLAGL2三个成员。其中PLAG1(多形性腺瘤基因1)在染色体8q12的易位的多形性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