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盐盐渍土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工程病害严重。由于硫酸盐在温度以及含水率降低时会结晶、析出,引发盐胀,从而造成路基地基隆起,路面鼓包开裂,使路基地基常坏常修,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与此同时,盐渍土在发生盐胀后其力学性质也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本文针对硫酸盐盐渍土的变形和强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内在机理,加深对硫酸盐盐渍土的工程特性的认识。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盐渍土盐胀变形及强度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盐胀试验并未有统一的试验标准;(2)前人建立了许多盐胀经验模型,但模型参数较多,使用不便;(3)对于盐渍土强度的研究往往是进行单因素的定性分析,尚未研究结晶量对盐渍土强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硫酸盐盐渍土的变形和强度;给出了盐胀试验方法;验证了现有盐分理论结晶量和土体盐胀量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含盐量、含水量以及温度对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一维盐胀变形实验得,影响硫酸盐盐渍土盐胀变形的因素及强弱顺序为:土的种类>含水量>降温速率>压实度/干密度;并给出了一维盐胀实验方法,通过统计分析,以90%变形完成率为标准确定了每一级温度变形稳定时间:12、8和5℃盐胀稳定时间均为8h,1℃盐胀稳定时间为12h;验证了现有的由理论结晶体积率和实际盐胀率建立的两参数线性盐胀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了标定,研究发现,对于含水率不同的试样,参数变化较大。(2)通过自行设计加工的温控体变仪进行三维盐胀实验,给出了三维盐胀试验方法,通过三维盐胀实验对试验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进行了说明。(3)25℃下,盐渍土中的盐分未结晶,土体的抗剪强度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而降低,不同种类土的降低幅度不同,其大小顺序为:高岭土>粉质黏土>粉土;盐渍土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而降低。1℃下,盐渍土中的盐分结晶析出,硫酸盐盐渍土抗剪强度随含盐量增大而有大幅提高;土体含水率高于最优含水率时,盐渍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盐渍土含水量小于最优含水率时,毛细粘聚力较大,抗剪强度比含水率较高时的大。(4)初始含盐量、含水量及压实度相同时,盐渍土的抗剪强度随温度降低而近似呈线性增大。(5)盐分胶结力与盐分结晶量规律为:在盐分结晶量小于4(g/100g干土)时,盐分胶结力随盐分结晶量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当盐分结晶量大于5(g/100g干土)时,盐分胶结力随盐分结晶量的增大呈抛物线形,先增大后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