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绞线锚固区疲劳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线先张混凝土梁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梁,与传统直线先张法和后张法相比,更加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结构,且避免了孔道灌浆不实、钢筋锈蚀的缺点,提高了耐久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折线先张预应力梁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是通过钢绞线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逐渐建立起来的。但预应力梁端部锚固区钢绞线的根数较多,粘结应力的传递集中,且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应力状态较为复杂。为研究折线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绞线锚固区的疲劳受力性能,本文结合桥梁工程的实际工况,进行了 4根钢绞线先张预应力梁式锚固试件的疲劳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在对国内外粘结锚固性能及试验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 4根钢绞线先张预应力梁式锚固试件,主要变化参数为混凝土强度、张拉控制应力和钢绞线预应力传递长度。2.选择合理的疲劳加载制度,控制疲劳荷载产生的钢绞线下限应力σminf和上限应力σmaxf,进行了预应力梁式锚固试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以及重复加载后的静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其中1根试验梁由于钢绞线的疲劳应力幅值△fpyf较大,在疲劳荷载循环148.38万次时,发生钢绞线疲劳断裂破坏,但未发生锚固破坏;其余3根试验梁在疲劳荷载循环250万次后未发生疲劳锚固破坏,也未发生钢绞线疲劳断裂破坏,在静载破坏试验过后仍未发生锚固破坏,说明钢绞线锚固区有较好的延性,锚固破坏不会先予钢绞线破坏,有足够的安全储备。3.对钢绞线锚固区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绞线应力、粘结滑移、混凝土裂缝以及疲劳粘结锚固强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绞线锚固区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是稳定的,且恢复性能良好。4.对先张法预应力梁钢绞线锚固区的锚固疲劳承载力和锚固长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规定的钢绞线预应力传递长度在折线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适用性,为折线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也必然开始紧缺,那人类所需的额外土地只能来自海洋,围海造陆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有真空预压法,堆载法,灌浆法,但是处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一回路四大构件之一,它的功能是作为热交换设备将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热量传给二回路的水,使其产生饱和蒸汽供给二回路动力装置。同时,它在一回路和二回路之
随着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乏燃料的后处理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长寿命高放废物MA作为核电站乏燃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生态有很大的危害性,
碱液加固法是处理特殊土地基的主要化学方法,而红黏土作为一种特殊性土体,在贵州省内广泛分布,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岩土体。课题组前期在研究既有地基红黏土中发现,经碱液侵蚀后的红黏土其力学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抗剪强度和压缩模量的增加。这为红黏土的加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从土体干密度、加固方式、温度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试验对碱处理红黏土在不同情况下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应
分子指纹是运用相关的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SSR、SNP等)反映生物个体或群体间基因组中具有差异性的DNA序列,即基因型在DNA水平上的表现形式,具有稳定性好、准确率高、
本实验以5匹蒙古成年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胸膛穴放血2000ml试验研究,分别在放血前和放血后第7d、第14d、第21d采血,测定有关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海藻酸钙纤维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纤维,属于可再生资源,具有本质阻燃性、抗电磁辐射、吸湿性好等许多优异的性能。海藻酸钙纤维是利用海藻酸钠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得,其结构中具
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相较于比例危险模型在模型形式、对回归系数的解释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生物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各领域的重视.近年来,对加速失效时
目的:观察蒙药肉蔻五味丸对CUMS大鼠海马cAMP-PKA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体重180-200g)适应性饲养1周后根据体重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设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给予盐酸氟西汀3.6mg/kg)、蒙药肉蔻五味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肉蔻五味丸1.6g/kg、0.8g/kg、0.4g/kg)、H-89 组(给予阻断剂 H-89 0.05mg/k
Doshan研究区位于南图尔盖盆地Aryskum地堑的西北部,工区面积824 km~2,针对研究区钻井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埋藏较深但构造不复杂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