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铂络合催化剂体系的加成型硅像胶的结构与性能

来源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成型硫化硅橡胶因在硫化过程中不产生副产物、收缩率小、能深层硫化、耐湿、耐水、耐臭氧、不产生有害气体,并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因而倍受关注。本文以铂络合物为催化体系研究了加成型硫化硅橡胶的硫化过程及其硫化胶的结构和特性。论文全文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回顾总结了近年加成型硫化硅橡胶及其所用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讨论了硅橡胶加成硫化用铂络合催化体系的合成方法及催化机理。本章首先对加成型硅橡胶和缩合型硅橡胶的技术和应用特点进行了对比,并介绍了加成型硅橡胶的主要应用领域。其次则较详细地介绍了硅橡胶的铂络合催化加成特点及其加成硫化机理,并与其他过渡金属催化体系进行比较。本章最后重点回顾总结了硅氢加成用铂络合催化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几个较典型的铂络合催化体系的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所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和测试表征方法等。制备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络合催化剂和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5,7-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的络合催化剂,优化了配方工艺并应用此催化剂制备了加成型硫化硅橡胶。本章还介绍了黏度、拉伸、硬度、击穿电压、热性能、交联密度、放热焓等的分析测试方法。   第三章主要实验研究了以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络合催化剂为体系的加成型硅橡胶的硫化过程及其硫化胶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硫化温度的提高硫化速度加快;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硫化速率加快,但是当催化剂达到一定浓度时,硫化时间反而延长了。硅橡胶的拉伸强度、硬度、交联密度等性能表现为先增加到后减小。完全硫化硅橡胶的热性能受硫化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影响很小,但是硅橡胶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硫化后的硅橡胶的硬度逐渐增加而后减小,而体积电阻率逐渐减小。   第四章主要实验研究了以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5,7-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的络合催化剂为体系的加成型硅橡胶的硫化过程及其硫化胶的特性。实验研究表明,随着硫化温度的提高硫化速度加快,且硫化硅橡胶的交联密度增加,完全硫化硅橡胶的热性能受硫化温度影响很小;溶剂对于催化剂活性有一定影响,含有孤对电子或双键类的溶剂降低催化剂的活性,而在硅橡胶体系中容易分散的如环已烷、甲苯类溶剂则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在Onset温度下硫化得到的硅橡胶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另外,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1,3,5,7-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络合催化剂用量不宜太高或太低,否则将劣化硫化硅橡胶的力学拉伸强度。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各种工艺因素对加成型硅橡胶材料的击穿电压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击穿电压先增加后减小,硫化后硅橡胶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含氢硅油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击穿电压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击穿电压先增大后减小,白炭黑用量在13~17份左右时,击穿电压达到最大值;随着氢氧化铝,绝缘导热粉用量的增加,击穿电压先增大后有少许减少后成增大趋势。硫化硅橡胶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表现增加的趋势,后续趋于平稳增加趋势;硫化硅橡胶都表现出很好的热稳定性,特别是绝缘导热粉在400℃条件下,热失重仅为5%,当温度达到600℃左右时,热失重仅为15%。   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得出研究结论。
其他文献
北京与重庆两地采取在北京人大附中朝阳小学进行“同课异构”的上课,这是一次真实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技艺和教学行为的深度交流。它体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信息
  随着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大,采煤导致矿区土地塌陷日趋严重.采煤塌陷不仅使矿区大面积耕地被损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视角下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参考已有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低碳视角,与
期刊
这几天,多个城市再度被雾霾笼罩.似乎已成常态的雾霾天气,让民众很焦心.恶劣的空气质量不再只是一个警告,而是已成切实的危害.一些患者在雾霾的侵袭下,走进了医院.rn空气污染
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拓展迁移能力,为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笔者提出“过程性文本重构”教学理念,依托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对英语短语、句式、语法、架构等进行
期刊
运用3S技术,分析了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黄县1979~2009年夏季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内黄县近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
  区域土地人口系统是一个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根据2000-2011年毕节地区土地可承栽人口的现状,运用DGM(1,1)模型对近年来毕节地区耕地面积、人口数
会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建成区和农村之间出现一种新的地域空间——城乡交错带。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忻州市城乡交错带概念、
为给渝北区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渝北区2003-2010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人均耕地生态赤字,耕地生态足迹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