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外科流派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内治特色及甲字提毒药捻技法总结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g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第一部分:燕京外科流派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内治特色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燕京外科流派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及用药规律,为本病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9年1月-2019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燕京外科流派名家传承人(具有高级职称)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方剂,所有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均经病理进行确诊,将符合标准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通过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药物使用频次等模块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四气中寒性及平性使用最频,五味中苦味及甘味使用最多,归经中肝经及脾经比例最高,功效统计中补气药及清热解毒药最常用,使用频次最高的12味药物分别为茯苓、赤芍、蒲公英、丝瓜络、陈皮、白芍、连翘、黄芪、甘草、柴胡、白术、山楂。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充分体现了燕京名家在治疗上确立“疏肝清热,健脾益气”的治疗总则,临床上本病辨证以阳证为主,使用清消之法治疗。(2)第二部分:甲字提毒药捻的应用技法总结目的:房芝萱先生承传祖父房兴桥御医流派学术思想,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作为房家外科杰出代表人物,与赵炳南、哈锐川齐名,共为燕京外科三大家享誉京城。房老亲自执笔著《房芝萱外科经验》,是房老临床医学研究之精华,第一章便为房老献出的祖传御医秘方—甲字提毒粉。其化腐提毒、生肌收口、脱管止痛疗效确切,于我院中医外科房芝萱、赵炳南、王玉章教授等临床应用60余年,常制作为甲字提毒药捻适用于各类外科疾患治疗。目前甲字提毒药捻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及临床操作流程,使临床应用质量不一,影响其进一步临床广泛推广,因此本研究对甲字提毒药捻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及临床操作流程,形成规范性科学性总结,确定最佳适应症,以期更好应用于临床。并通过本研究,挖掘保存和整理燕京外科医派与房家外科相关宝贵的医史资料,为燕京外科医派与其中房家外科的研究奠定基础,作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文献所馆藏以及各大数据库收集燕京外科流派相关人物、房家外科、甲字提毒药捻相关资料,查询《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医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读秀学术搜索》;《中医数字图书馆》;《汉典重光古籍数字化平台》;《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1—5辑;《1900-1949期刊医案类编精华》;《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等,收集资料包括期刊论文、报纸杂志、会议记录、医家著作及其他相关出版书籍、地方志、年鉴等。除医史文献学研究外,本研究引用了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采用深度访谈、口述医史、实物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单独采访或集中采访的方式,访谈吕培文、刘秀茹、姚玉珍、张金茹、廖素清、王淑玲、孙宇建、符文澍、赵永红、吴淑珍、毛克臣、房芝萱后人等燕京外科名家传承人12位,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房芝萱名老中医工作室”、“王玉章名家研究室、“吕培文名医传承工作站”等燕京外科名家工作室3个,获取大量鲜活的口述、影像资料、手稿资料,弥补单纯文献研究的不足。从而更加深入细致理清“宫廷房氏外科”房芝萱、房世鸿,与王玉章等医家的生平、医事活动、医德医风等,以及甲字提毒药捻相关资料,挖掘传统技法,推动相关资料与遗迹保护,促进保护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结果:形成“甲字提毒药捻”数据库;对甲字提毒药捻的制备工艺流程、以及临床操作流程,形成规范性科学性总结。结论:甲字提毒药捻化腐提毒、生肌长肉、脱管止痛疗效肯定,对化脓性创面疗效甚佳,适用于各类外科疾病窦道期的治疗,十分具有传承及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3)第三部分:甲字提毒药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窦道期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甲字提毒药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窦道期的临床疗效,并做出初步安全性总结。方法:本研究为初探性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病例观察性试验设计,截止到本论文撰写已收集13例。干预方法为甲字提毒药捻换药,疗程为8周,窦道愈合前每2周进行访视。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探针探查窦道深度、超声下窦道深度。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窦道愈合率、窦道愈合时间、分泌物质地、引流量。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结果: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方面,治疗8周探针探查窦道深度、B超下窦道深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方面,治疗2、4、6、8周时中位窦道愈合率分别为29.41%、55.0%、100.0%、100.0%;治愈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27天,平均窦道深度为1.99cm,平均换药21次;治疗后分泌物质地、引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改善率方面,痊愈率为61.5%,显效率为15.4%,无效率为23.1%,总有效率为76.9%。安全性评价方面,所有患者用药前后ALT、AST、肌酐、尿素均正常。结论:甲字提毒药捻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窦道,具有明显提脓祛腐、生肌长肉之效,可使窦道分泌物的质地、引流量明显改善。临床未见肝肾功能异常。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血管张力增加或痉挛可造成冠脉血供减少,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甚则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乃至心源性猝死等心脏不良事件,是多种缺血性心脏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在冠状动脉血管壁的各组成结构中,主要由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进而调节冠脉的血流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是调节其舒张与收缩的关键因素,主要与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相
学位
目的:该研究通过观察与评估药物干预前后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各单项症状、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变化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加味逍遥丸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中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基础,调取9家参试单位符合纳排标准的144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2例,
学位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常见皮肤病,目前学界普遍认为,Th17细胞及Th22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系统介导,体液免疫系统参与的级联免疫炎症反应,通过免疫效应细胞及炎症因子浸润局部皮肤最终导致表皮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毛细血管的异常增生。前期研究证实,“消银解毒饮”中的凉血药物能够有效调节Th17细胞分化,抑制KC细胞增殖,减轻银屑病皮损,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消银解毒饮”化裁而成外用药物——疕愈乳膏(
学位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与体针法干预后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肠道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神经行为学改善及对MCAO大鼠小肠组织STAT3、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40-260 g,采用SAS软件9.2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地将72只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穴丛刺法组(C
学位
学位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涵盖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可能有很长的稳定期,也可能进行性加重,甚至发生危险事件。因此,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首次评估危险性之后指导决策,选择药物治疗或血运重建,进而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极为必要。中医学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胸痹心
学位
目的:通过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不同中医医证型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凝血四项、血脂四项等临床指标的关系,为DFU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证据支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帮助,并深化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认识,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为回顾性的病历资料分析,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疮疡科住院的D
学位
研究背景湿疹的发病率攀升,涉及各个年龄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全球性的经济负担。本病反复发作,顽固的瘙痒、损美及经济损失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湿疹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并与湿疹发病及病情进展息息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抑郁与中、重度湿疹患者的发病有关,而焦虑使得青少年湿疹患者的病情加重。然而,由于精神心理用药较为谨慎,湿疹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广泛的关注。
学位
背景与目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目前,在非手术条件下,西医缺乏理想根治方案,常给予消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等治疗,临床疗效不甚理想。中医治疗疾病历史悠久,积累较多临床经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医中属“痹症”、“鹤膝风”等范畴,与湿寒侵袭、瘀血阻滞膝关节有关,经脉痹阻导致筋骨肌肉无以滋养而发病。火针疗法具有温经
学位
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以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调神针刺法为干预手段,从神经行为学角度评价调神针刺法对失眠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失眠患者情绪网络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及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fALFF)的变化,探讨调神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