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朊病毒蛋白致病突变体G131V结构及动力学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朊病毒病(Human prion diseases)是一类能引起人脑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退化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过程与正常细胞朊病毒蛋白(Cellular form human prion protein,HuPrPC)构象转化成瘙痒态(Scrapie isoform human prion protein,HuPrPSc)蛋白有关,而正常型朊病毒蛋白的致病性点突变通常会促进这种构象转换。研究表明,人类朊病毒蛋白(Human prion protein,HuPrP)的致病性点突变体G131V会导致格斯特曼综合症发生。此外,我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HuPrPC G131V和WTHuPrPC蛋白在2D 1H-15N HSQC谱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G131V突变体引起了 HuPrP构象的显著变化。然而G131V突变体的致病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揭示G131V突变体的致病分子机制,将直接促进人朊病毒病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为揭示HuPrPC G131V的致病分子机制,本论文运用异核多维核磁共振(Multi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解析了人朊病毒致病突变体G131V(氨基酸残基片段为Gln91-Ser231,下文简写为HuPrP G131V(91-231))的溶液结构,并对其NMR主链动力学特性及和GN8(2-pyrrolidin-1-yl-N-[4-[4-(2-pyrrolidin-1-yl-acetylamino)-benzyl]-phenyl]-aceta mide)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主要为:(1)HuPrP G131V(91-231)的溶液结构中,主链原子(片段 Leu125-Arg228)RMSD(Root-Mean-Square Deviation)为 1.19±0.28 ?;Ramachandran 图中,89.7%的氨基酸残基处于最优区,9.3%处于可接受区,1.0%处于一般接受区,没有氨基酸残基处于不允许区。表明整体结构较好。(2)HuPrP G131V(91-231)溶液结构与已知的人朊病毒野生型、抗病或致病突变体结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的片段为Tyr128-Val131和Val161-Arg164。HuPrP G131V(91-231)溶液结构主要有以下区别:首先由于Gly131突变成具有疏水侧链的Val后,Val131与亲水残基Tyr163和Gln217的原子间距均会显著增大,导致Tyr128-Val131片段不能与Val161-Arg164片段形成β折叠片而成为一段柔性的Loop;其次,由于片段Val161-Arg164缺少了片段Tyr128-Val131的氢键约束及空间位阻,导致了此片段与α3螺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导致α2与α1螺旋的间隙增大以及α1与α3螺旋的原子间距增大,而相较于WT HuPrP溶液结构,HuPrP G131V(91-231)各螺旋之间的堆积更加疏松;最后,片段Tyr128-Val131和Val161-Arg164的表面电势分布呈现电中性,这在其它人朊病毒蛋白中很少见。G131V突变引起片段Tyr128-Val131和Val161-Arg164显著的结构变化以及三个螺旋的疏松结构,可能是HuPrP G131V(91-231)促进人朊病毒蛋白错误折叠的一个重要原因。(3)HuPrP G131V(91-231)的主链NMR动力学数据表明:HuPrP G131V(91-231)的 N端区域和 C末端表现出明显的柔性;HuPrP G131V(91-231)的残基Val189和Tyr128有较高的横向弛豫速率R2、低频谱密度函数J(0)值。CPMG实验表明Val189和Tyr128表现出μs-ms时间尺度上的慢构象化学交换。残基Tyr128的慢构象化学交换可能是导致Tyr128-Val131 不能形成 β 折叠片或 SSs(Stretch-Strands pattern,SSs)结构,而只能形成柔性的Loop的原因。(4)利用NMR技术分析了 HuPrPG131V(91-231)与小分GN8的亲和力、结合位点。其研究结果表明,HuPrP G131V(91-231)与小分GN8存在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其潜在的结合位点是L125、M134、H140、H155、1184、Q186、N197、V203、V209、E219 等 19 个结合位点。本论文详细地研究了 HuPrP G131V(91-231)的溶液结构、动力学特性及与GN8相互作用结合位点,阐明了 HuPrP的构象转变的主要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PrPC的构象转变过程提供了结构基础,也为揭示Prion的致病分子机制和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由于其易合成、低廉的制造成本、以及卓越的性能等,已成为过去十年中最受关注的光伏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它们得到认证的光电转换效率值已经超过了 24%,足以媲美当下广泛应用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展示出强大的竞争潜力。尽管铅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其中重金属铅的生物毒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危害以及设备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使用与
学位
目的 研究奥洛他定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应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洛他定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1个月内发作次数、风团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期刊
目的1.了解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久坐行为和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2.构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含两个部分:1.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久坐行为干预方案构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质性研究结果构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久坐行为干预方案初稿。选取6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15名社区老年冠心病久坐患者进行预实验,对干预方案修订完善,最终形成干
学位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应用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单一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白介素水平变化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
期刊
目的1.调查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感知控制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采用质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究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感知控制的内在原因。3.构建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感知控制干预方案。4.初步探讨干预方案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现况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
学位
介绍了原有盐水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盐水精制工艺、开发新路径、提高控制精度和自动化水平、改进设备结构及改进盐水处理和控制技术等措施,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消耗,实现了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期刊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电催化水分解作为一种可持续和清洁的产氢策略日渐受到重视。阳极上发生的析氧反应(OER)步骤繁杂,涉及多步中间体的吸附与反应,这导致了严峻的动力学壁垒。尽管钌基和铱基贵金属催化剂表现出卓越的OER性能,但稀缺的自然储量和高昂的催化剂成本使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研究开发高效廉价稳定的新型OER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由溶剂热法制备得到的FeN
学位
介绍了烧碱生产中余热、蒸汽冷凝水、循环水排水等回收技改措施及取得的效益。
期刊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是一种高沸点强极性非质子溶剂,其具有强溶解性、高稳定性、低毒性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及高分子树脂生产、石油化工等诸多方面,因此其又被称为“王牌溶剂”。已报道的DMI合成方法存在较多的缺陷,如工艺危险性高,原料价格昂贵、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开发一条成本低廉、安全高效的DMI清洁生产工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以乙二胺和CO2为原料制备关键中
学位
环栅(Gate-All-Around)晶体管是3nm以下节点替代现有鳍式晶体管(FinFET)最有竞争力的器件结构,能有效改善器件尺寸沿着摩尔定律不断微缩带来的短沟道效应。GAA器件制备的工艺流程中,内侧墙制备和沟道释放是相对于FinFET新引入的工艺模块,均需要SiGe选择性刻蚀技术。工艺要求SiGe作为牺牲层被选择性刻蚀去除,且尽可能减少对Si沟道的损伤。本文对环栅(GAA)晶体管制备工艺中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