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截至2012年,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也跻身中高收入国家行列。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结构上是非均衡的,例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也大大低于其他处于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产业结构演进背离国际经验与产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引起对传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质疑。基于服务的基本特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探讨了服务业的市场结构特征与制度环境对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机理,修正和补充了现有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缺陷和不足。理论分析认为,要素投入专用性引致的高昂要素使用成本、防范市场失灵引入的政府干预以及制度设计对软性基础设施投入和政府行为边界的影响造成服务业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构成要素流入服务业的障碍,不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异质性与难以储存性等基本特性决定了服务的生产、交易与消费过程需要密集的制度要素投入,形成服务业典型的制度密集型特征,因此,制度环境质量是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要素投入特征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对中国主要服务业市场进入率的影响。结论表明,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和沉重的税收负担构成了国内服务业重要的进入壁垒,而行政准入管制的放松和税负水平的下降有利于服务业进入率的提高;市场垄断造成的进入壁垒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庞大的营业额和资产规模上;资金短缺和研发投入的不足成为困扰企业进入服务业的普遍难题,而对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的较高要求限制了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进入率的提高。此外,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经验证据均表明,制度环境质量与一国的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服务化水平正相关:制度质量越高,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演进,反之则反是;当制度质量低于一定水平时,会构成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服务化的障碍。本文还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案例,探讨通过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加快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上海自贸区作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试图通过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并加快资本项目的开放,实现“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的目标。最后,针对国内服务业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和低质量的制度环境,结合市场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阐述了本文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对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和加快服务化进程的政策启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