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Photovoltaic/thermal,PV/T)是一种将光伏利用和光热利用有机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PV/T集热器中,光热模块转移光伏电池发电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温度,提高电效率,同时产生热,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水是PV/T系统中常用的循环工质,运行时流经吸热板背面的水管,吸收光伏电池热量,进入储热水箱。PV/T热水集热器在寒冷季节使用时存在冻结现象,水管中的冷却水在冬季容易结冰膨胀,破坏管道。针对冻结问题,常用的防冻措施有排空法,防冻液二次循环法等,但这些措施会增加系统复杂度及使用成本。本文在现有PV/T热水集热器基础上,引进相变蓄热材料(PhaseChange Material PCM)和微通道热管(micro-channel heat pipe,MHP),设计了相变蓄热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PCM PV/T)和微通道热管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MHP PV/T)。利用相变材料和微通道热管的特点,提高了PV/T集热器的防冻性能。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并制造了PCM PV/T和MHP PV/T两种带有防冻功能的集热器,搭建了实验平台,在白天模式和夜晚模式下,分别进行了PCM PV/T和MHP PV/T的性能试验,并与肋管式PV/T热水集热器对比。 (2)对PCM PV/T和MHP PV/T的光伏光热及夜晚防冻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肋管式PV/T热水集热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相变模块的降温作用,相变蓄热PV/T温度最低;而由于热管性能及接触热阻影响,微通道热管PV/T温度最高。在12:00时,PCM PV/T、MHP PV/T及肋管PV/T热水集热器的平均电池温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8.00℃、56.28℃及44.85℃。受电池温度影响,三个PV/T系统全天电效率不同,分别为12.1%、11.5%和11.9%。PCM PV/T接受的部分热量储存在相变材料中,其全天热效率低于肋管式PV/T,三个系统热效率分别为42.3%、38.6%和44.5%。夜晚防冻性能方面,PCM PV/T水管最低温度为-4.11℃,平均温度2.60℃,结冰时间为第二天早上4:30,结冰时长接近一个小时;微通道热管最低温度为-7.44℃,平均温度为-2.55℃,结冰时间为21:46,时长3.77小时;肋管式PV/T中水管最低温度为-7.52℃,平均温度为-3.42℃,结冰时间为21:00,结冰时长0.5小时。实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及微通道热管均可以提高平板集热器的防冻性能,其中,相变蓄热PV/T光伏效率更高。 (3)分别针对白天、夜晚模式下的两种带防冻功能的PV/T建立了数值模型,并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结果显示,白天模式的相变蓄热PV/T模型中,吸热板温度模拟值和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为5.54%;光伏输出的相对误差为2.41%;相变材料温度相对误差为8.09%;水箱温度的相对误差为3.74%;水管温度的误差为1.23%。夜晚模式的相变蓄热PV/T模型中,吸热板温度相对误差为0.63%;相变材料温度相对误差为0.69%;水管温度相对误差为0.59%。白天模式的微通道热管模型中,吸热板温度的相对误差为3.98%;微通道热管温度的相对误差为3.95%;水箱温度的相对误差为2.01%;光伏输出的相对误差为4.92%。夜晚模式的微通道热管模型中,集管温度相对误差1.58%;吸热板温度相对误差为1.51%。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实验中的传热过程、各部分温度和光伏输出。 (4)利用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参数变化对于PCM PV/T集热器和MHP PV/T的影响,通过参数设计可以明显提升两种PV/T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达到防冻目的。针对单相变温度的相变蓄热PV/T集热器的不足,设计了多相变温度的PCMPV/T集热器,并利用模型分别计算了其夏季白天模式和冬季夜晚模式的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多相变温度的相变模块可以降低夏季白天系统温度,提高光伏效率;提升冬季夜晚时集热器的防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