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波幅度与波形相似性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开发和油气田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而微地震监测目前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最主要的方法,其中震源定位是核心环节。本文研究了微地震监测正演模拟技术以及微地震震源定位反演方法,并通过多个正演算例对定位方法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正演部分首先研究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模拟技术,并详细阐述了PML吸收边界和震源加载方式。由于地表近似自由固体界面,地面监测时接收到的是入射波和反射波叠加的信号,而微地震监测需要的是入射波信号,因此本文研究了自由界面对于接收信号幅度以及偏振方向的影响,并成功应用正演数据实现了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分离。反演部分首先介绍了微地震信号处理方案,详细推导了基于声波测井数据建立速度模型的原理和水平层状速度模型中的射线追踪技术;然后研究了偏振分析技术和长短时窗能量比法,提出了基于偏振约束的长短时窗能量比法,该算法对于弱信号响应更好,而且可以实现纵、横波的分离检测;最后将相似度定位方法和幅度定位方法相结合,给出了加权相似度定位方法的原理和实现,并通过不同的模型算例和影响因素分析,证明了加权相似度方法具有更低的定位误差和更强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前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面临着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满足岩性和薄层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的需要等诸多挑战。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寻找尽可能提高分辨率的反演和处理方法已经成为研究重点。常规的确定性反演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算法也相对简单,但由于受限于地震资料的带限性质,分辨率难以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随机反演方法将测井数据作为硬数据,同时结合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能够突破地震频带的限制,从而有效提高反演的分辨率。本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层的吸收效应,造成地震波能量衰减和相位畸变,严重造成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下降。随着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必须要消除地震波的衰减效应。衰减补偿的研究对地下介质属性参数的反演、储层预测,地震成像精度的提高等都有重要意义。因为地震数据是非平稳信号,为了更好的描述衰减补偿算子的时变性,考虑在时频域实现衰减补偿。地球物理学家分别基于Gabor变换、小波变换实现了衰减补偿。但是并没有分析
高铁线路的逐年增多,使得高铁线震源进入了地球物理学家们的视线。它的众多优点使人们设想应用这一信号进行地下介质构造勘探。高铁线震源与其他常用的震源机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应的处理方法也需要经过对理论震源机制及实际资料的相关分析来确定。本文首先对高铁理论子波进行了模拟,探究了高铁震源子波的形成过程,确定了子波形态及频谱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对比了实际数据,验证了这一震源机制的正确性。本文还分析了高铁数
地震资料的横向连续性很强,在探明地下构造过程中可以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所以在油气勘查开采过程中依据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可行的。储层预测主要从地层弹性参数、储层物性参数和油气藏参数三个方面进行。利用地震资料通过反演方法可以得到地层弹性参数。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概率反演可以预测出物性参数。除此之外,岩石物理模型可以在油藏参数与地层弹性参数之间构建起一个桥梁,这些都是进行储层预测的主要办法。本文结合实际工区是
相比于基于Zoeppritz方程及其近似式的叠前反演方法,基于反射率法的叠前反演在对薄互层储层以及宽入射角的地震记录的反演分析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反射率法反演方法在对实际地震资料反演时,仍然具有不足之处。首先在贝叶斯反演理论中,引入的正则化项要涉及到弹性三参数的统计相关性,在噪音比较强时,这种相关性会使得反演结果偏离地震记录的约束,使得结果分辨率下降。本论文引入了去相关算法,通过去除初始模型
地震波形是振幅、频率、相位等地震属性的综合反映。地震波形分类是常用的储层预测方法。地震波形聚类是地震波形分类中一种,它只依赖地震数据本身而不依靠先验信息,使得相同分类相的地震数据聚在同一类簇下的解释工作。K-Means(K均值)是一种基于欧式距离的常用的地震波形聚类方法,K表示需要分类的数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TW(Dynamic time warping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KMedoids(K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日益加大,地震勘探任务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薄储层油气藏的预测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厚度小于地震数据传统分辨率的薄储层的准确预测成为了地震勘探领域的重点之一。基于这一实际情况,论文详细研究了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处理的谱反演方法。谱反演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频率域选取合理的频率区间,建立计算与实际反射系数序列频谱之间的目标函数,反
地震波在储层岩石传播的过程中,孔隙流体的流动会导致地震波速度的频散和衰减,从而影响储层岩石的地震响应特征。而地震岩石物理建立了储层性质和地震属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不同流体流动机制建立的理论模型描述了流体性质、饱和度、渗透率等因素对速度频散和衰减的影响。另一方面,频率域的正演方法可以利用频散速度将储层性质与地震响应联系起来。介观尺度的流体流动通常是由于存在部分饱和流体性质差异或岩石骨架性质差异所产
苏里格气田地质储量丰富,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这类储层具有孔隙类型多样、气-水关系复杂、储层厚度变化大、含气层与围岩阻抗差小的特点,使得这类储层地球物理特征不明显,为油气识别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该区实际的储层及地震参数,采用地震物理模拟和岩石物理相结合的手段,设计连通与不连通孔隙两类储层模型,考虑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小的特点,用添加空心微珠和硅胶粒的方式成功地降低了连通储层的速度和
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凸显了储层参数精准预测的重要性。地震属性包含丰富的储层地质信息,能够对地下构造、岩性及物性进行综合地反映。因此,地震属性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实施地震属性技术时,通常需要提取多个地震属性,在获得大量储层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属性冗余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众多地震属性进行优化,以简化相关计算过程和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本文采用线性的主成分分析法与非线性的局部线性嵌入法对地震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