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大鼠肌肉组织挫伤后自噬相关蛋白BECN1、LC3和p62的表达变化情况,并与未损伤、死后挫伤的肌肉组织中这三种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比较,以探索自噬是否可作为生活反应进行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方法:随机将12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ewley大鼠分为未损伤的对照组、损伤后2h、8h和24h组(n=3),制备大鼠右后肢损伤模型。双重免疫荧光检测自噬蛋白BECN1、LC3和p62的表达以验证损伤是否能诱导肌肉组织发生自噬。随后,再取72只大鼠(同上)随机分为未损伤的对照组、生前伤0.5h、1h、2h、4h、8h、16h和24h组以及死后损伤0.5h、1h、2h和4h组(n=6),制备大鼠右后肢损伤模型(同上),正常对照组取大鼠死后1-9d的对侧肌肉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三组中所有样本中的三种自噬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蛋白在不同死后时间的相对含量。结果:双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大鼠骨骼肌在损伤后自噬蛋白BECN1、LC3和p62的荧光信号增强,其中BECN1和p62在损伤8h后平均荧光强度达最大,LC3在损伤2h即达最大。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ECN1的表达以及LC3-Ⅱ/LC3-Ⅰ的比值出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模式,并且蛋白BECN1损伤后0.5h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升高,LC3-Ⅱ/LC3-Ⅰ的比值则在损伤后1h出现增大;而在死后损伤组和对照组中BECN1和LC3-2/LC3-1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蛋白p62的表达在生前损伤组、对照组以及死后损伤组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自噬蛋白BECN1的表达量及LC3-Ⅱ/LC3-Ⅰ的比值经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后,可区分生前损伤组和死后损伤组;生前伤和死后伤OPLS-DA模型提取的主成分对模型的解释程度较好(R~2X=0.563,R~2Y=0.439),但预测程度稍差(Q~2=0.366)。自噬蛋白BECN1、p62和LC3在大鼠死后的9天内均可被检测到。结论:机械性损伤可诱发大鼠骨骼肌发生自噬,且其相关蛋白BECN1和LC3的表达与损伤时间呈现相关性,尤其是BECN1的表达在损伤后0.5h western blotting检测即出现升高,这对于伤后存活时间较短的案例提供了鉴别生前伤的可能;自噬蛋白BECN1和LC3有望作为标志性蛋白区分生前伤和死后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