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层位库姆组为一套新近纪弧背前陆盆地沉积的碳酸盐岩沉积,为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是世界上极具特色的含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的碳酸盐岩混积地层。本文在详细观察描述三口井1225片岩屑铸体薄片的基础上,结合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物性测试资料及前人研究,对该区库姆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及物性特征做了精细描述,对库姆组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Arn-1井、Arn-2井、Fkh-1井三口井薄片观察可以知道库姆组岩性主要有生物屑灰岩、泥晶灰岩,夹有泥岩、砂岩、凝灰岩等,是一套碳酸盐岩-陆源碎屑-火山碎屑混积地层。卡山地区库姆组沉积于中新统-渐新统,时间较新,埋藏较浅,经历的成岩作用相对简单。其中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充填作用、天青石化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有泥晶化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卡山地区的裂缝从地表露头及井下岩芯来看主要为构造裂缝。镜下观察库姆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及裂缝。原生孔隙可见生物体腔孔及残余的粒间孔;次生孔隙可见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等;裂缝主要为溶缝及构造微裂缝。该区三口井共1225片岩屑薄片有580片未见有效孔缝,其余面孔率则绝大多数≤2%,且以0.5~1%者居多。结合岩芯全直径物性测试所得孔隙度可以知道,库姆组碳酸盐岩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存在严重的不均一性。通过对库姆组储层测井解释可以知道库姆组各段孔隙度都偏低,C段储层最为发育,其次为E段,Ⅰ类、Ⅱ类储层的主要发育于滩微相及生物屑灰岩中。三口井中,Arn-1井储层最发育,Arn-2井次之,Fkh-1井最差。总的来说,在构造、沉积、成岩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库姆组这套碳酸盐岩地层。成岩作用研究表明混合水白云石化及与其伴生的浅埋溶蚀作用对储层大发育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