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好生活”是人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频繁提到“美好生活”,尤其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媒体和学界的热议。为了更好探寻美好生活的实现,消解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探寻科学的方法论,这既是我国自身建设的需求,也为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共进的彰显。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正面阐述了有关美好生活的价值导向以及未来目标,这为我们探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学理支撑。《反杜林论》中的美好生活思想意蕴是在资本主义对人们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时代背景下所阐述的,当时雇佣劳动制约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产阶级与资本家本身被资本逻辑所束缚,整个社会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和美好生活状态相差甚远。资产阶级不仅在物质方面压榨无产阶级,在政治方面对无产阶级进行迫害,而且企图占领无产阶级思想的主阵地,攻击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诋毁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杜林为代表的机会主义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泛滥兴起,其对未来社会先验主义的设想,阻碍了人们寻找美好生活实现的现实途径。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理论体系时,基于以圣西门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合理构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积极正面的阐述了关于美好生活的相关思想。在《反杜林论》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人权观念、生态观念和法的观念,表示了人类社会应遵从的美好生活价值导向。恩格斯将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唯物史观,在所有制、阶级、城乡融合、教育等方面构建了促进人们全面自由发展的美好设想,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提供了实现思路。《反杜林论》中的美好生活思想意蕴,体现了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性、注重立足现实的实践性以及正视辩证否定的发展性,彰显了鲜明的理论特征。《反杜林论》中的美好生活思想意蕴,消除了杜林学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揭示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表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确立了研究美好生活的科学方法以及美好生活需遵循的社会价值。在新时代中,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了满足美好生活的制约因素,但是《反杜林论》中的美好生活思想意蕴为我们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启示,对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