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混农林经营模式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红壤,创造良好的红壤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本研究应用系统学的观点,初步的设计了混农林科学决策体系的框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主要有: 1.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一个混农林经营模式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建立了一个混农林经营模式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询,运用生态学原理了解混农林系统内部交互作用,以模式名为关键字段,设立了混农林模式的“模式的结构、物种名称、结构形式、产品输出、立地条件、结构功能和系统效益、系统存在的问题”七个描述指标,并对现有复合模式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用FoxPro建立混农林模式数据库。该模式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人机交流界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新数据库内容。 2.构建了一个混农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项的权重 利用特尔菲咨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预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从结果可以看出综合指标项为:产值、纯收益新增率、产出投入比例、投资回收期、劳动生产率、产品外销率、收益当量比、系统生物产量、光能利用率、能量产投比、土壤水分涵养对比率、系统小气候改善能力、土地当量比、产品品质改善能力、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效益、水利用效率、生产产品种类、就业人数、劳动力文化技术培训率。 3 筛选出一批典型的红壤区混农林经营模式,为咸宁发展混农林业提供科学参考 咸宁是南方红壤低岗区的典型区域。通过对咸宁现有的农林业种植方式和习惯的了解,以树种为关键字段,从数据库里搜索出一系列的混农林经营模式,为咸宁的农林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针对咸宁的茶园经营模式,本文提出了“湿地松+茶树复合模式、泡桐+茶树复合模式、杜仲+茶树复合模式、柿树+茶树复合模式”及其种植配置等方案。针对咸宁单一果园经营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果树禽类混养发展模式,果树+蔬菜复合栽培模式,果树+药复合栽培模式,果树+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和牧草+果结合发展模式”。针对咸宁单一竹子种植现状,本文提出了“竹+农作物模式、竹+蔬菜模式、竹+经济树种红壤丘陵区混农林经营模式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模式、竹十针(阔)叶树模式和竹+渔十禽+牧模式和竹十食用菌”等模式和方案。本文同时还对咸宁地区的其他农业种植模式提供了复合种植模式。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供试材料。通过测定田间烟株各部位鲜叶与烘烤过程中不同温度、不同成熟度下各部位烟叶的淀粉含量和相应的淀粉酶活性,测定不同处理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对烘烤过程淀粉降解量和淀粉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烟株各部位鲜叶淀粉含量逐渐增多;在相同生育天数下,烟株不同部位鲜叶的淀粉含量随部位的上升而逐渐升高;各处理烟叶淀粉含量,在烘烤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从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学生管理工作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品质、安全性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粒重作为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一直是育种家重点关注的方面之一。随着多年来育种工作的发展,传统育种技术已很难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自1992年Vasil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以来,对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转基因工作逐渐成为热门。但目前小麦的转基因技术仍然发展缓慢。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日益关注,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s)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的营养与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的来源是深海鱼类,但由于海洋鱼类过度捕捞以及海洋污染等原因,导致鱼油的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Domergue et al,2005;Drexler et al,2003)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1(SBE1)和淀粉分支酶3(SBE3)是水稻胚乳中淀粉合成所涉及到的三个最主要的酶。这三个酶主要是由Wx,Sbe1和Sbe3基因控制。Wx基因与水稻的直链淀粉合成有关,而Sbe基因主要与水稻的支链淀粉合成有关。Sbe1和Sbe3基因序列可以从基因库中获得。其序列一方面来自于籼稻品种“93-11”,另一方面可从粳稻品种“日本睛”中获得。序列的差异性可通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