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红壤,创造良好的红壤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本研究应用系统学的观点,初步的设计了混农林科学决策体系的框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主要有: 1.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一个混农林经营模式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建立了一个混农林经营模式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询,运用生态学原理了解混农林系统内部交互作用,以模式名为关键字段,设立了混农林模式的“模式的结构、物种名称、结构形式、产品输出、立地条件、结构功能和系统效益、系统存在的问题”七个描述指标,并对现有复合模式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用FoxPro建立混农林模式数据库。该模式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人机交流界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新数据库内容。 2.构建了一个混农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项的权重 利用特尔菲咨询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预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从结果可以看出综合指标项为:产值、纯收益新增率、产出投入比例、投资回收期、劳动生产率、产品外销率、收益当量比、系统生物产量、光能利用率、能量产投比、土壤水分涵养对比率、系统小气候改善能力、土地当量比、产品品质改善能力、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效益、水利用效率、生产产品种类、就业人数、劳动力文化技术培训率。 3 筛选出一批典型的红壤区混农林经营模式,为咸宁发展混农林业提供科学参考 咸宁是南方红壤低岗区的典型区域。通过对咸宁现有的农林业种植方式和习惯的了解,以树种为关键字段,从数据库里搜索出一系列的混农林经营模式,为咸宁的农林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针对咸宁的茶园经营模式,本文提出了“湿地松+茶树复合模式、泡桐+茶树复合模式、杜仲+茶树复合模式、柿树+茶树复合模式”及其种植配置等方案。针对咸宁单一果园经营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果树禽类混养发展模式,果树+蔬菜复合栽培模式,果树+药复合栽培模式,果树+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和牧草+果结合发展模式”。针对咸宁单一竹子种植现状,本文提出了“竹+农作物模式、竹+蔬菜模式、竹+经济树种红壤丘陵区混农林经营模式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模式、竹十针(阔)叶树模式和竹+渔十禽+牧模式和竹十食用菌”等模式和方案。本文同时还对咸宁地区的其他农业种植模式提供了复合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