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铁芯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和较小的矫顽力,常被用于织布机中的核心电磁器件。磁铁芯在使用中需要频繁的吸-合分离进行工作,因此要求磁铁芯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冲击性。国产磁铁芯价格低,但其使用寿命仅为一年,而国外同类产品的使用寿命是国产磁铁芯的5倍,但价格昂贵。因此,研究分析解剖国外产品,开发电磁铁芯的复合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和EDS对国外磁铁芯进行了微观组织和成分分析;利用X-ray衍射进行了物相分析;使用自行搭建的冲击试验机进行了冲击耐磨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国外产品金相组织分为三层,表层为10μm厚的化合物层,硬度为402HV/0.05,次表层为50μm厚的含氮贝氏组织,硬度为341.4HV/0.05,扩散层为α相+γ’相组织,硬度为1 12HV/0.05。由此,制定了电磁铁芯端部渗氮淬火复合处理工艺。本文通过气体渗氮的方法对磁铁芯渗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渗氮参数对磁铁芯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对渗氮磁铁芯进行冲击耐磨损实验。结果表明,随渗氮温度升高,渗氮时间的延长,表面硬度和渗氮层厚度增大;冲击实验后,磁铁芯表面产生0.7mm深冲击坑,对磨偶产生了 0.3mm深冲击坑。本文通过盐浴渗氮的方法对磁铁芯局部渗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渗氮参数对磁铁芯组织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渗氮磁铁芯进行淬火和等温淬火复合处理,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不同等温温度对磁铁芯的组织性能影响,并得出了磁铁芯最佳热处理工艺,并将处理后磁铁芯与国外磁铁芯对比进行冲击实验。通过系统测试与分析,结论如下:(1)磁铁芯在560℃下盐浴渗氮0.5h时,表层硬度为351HV/0.05,渗氮层厚0.25mm;(2)渗氮磁铁芯淬火处理后,得到一层30μm的含氮马氏体。在300℃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表层硬度为530.3HV/0.05。冲击磨损后,磁铁芯端面出现0.5mm深的磨损面,对磨偶产生1.3mm深的磨损面;(3)渗氮磁铁芯等温淬火后,得到一层40μm厚的针状含氮贝氏体。300℃等温淬火后表层硬度为353HV/0.05。因此得出最佳磁铁芯热处理工艺为560℃下盐浴渗氮0.5h,再750℃下保温0.5h后300℃等温淬火lh;(4)冲击磨损实验后,国外磁铁芯和等温淬火磁铁芯表而分别产生了0.6mm、0.5mm深的冲击坑,国外磁铁芯对磨偶产生了 0.7mm、0.58mm深的冲击坑。因此,等温淬火磁铁芯耐冲击性优于国外磁铁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