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中三叠世牙形石多分子器官重建及其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pu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形动物自寒武纪苗岭统开始,经历了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二叠—三叠纪之交(P-Tr)地史上最大生物灭绝事件的亲历者,最后消失灭绝于晚三叠世末期,生存了近3亿年。牙形动物身体呈鳗形,硬体牙形分子位于该类动物的口咽处,因其全球性广泛分布、演化迅速的特点,是古生代和三叠纪建立高精度年代地层格架的重要标志化石,例如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划分、中生代的起点就是以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首现点作为标志。随着牙形动物、牙形石齿串和自然集群的不断深入研究,尽管对牙形石多分子器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大量不同形态的牙形分子表明牙形石多分子器官构成面貌的复杂和多样,相对所有多分子器官类型而言,目前研究的多分子器官类型仍少之又少。因此,继续探讨不同类型多分子器官的构成,不仅能丰富多分子器官类型的组成面貌,而且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多分子器官的相互关系。此外,还可为选取某些特定牙形分子作为划分生物地层的标志化石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并对理解牙形动物的生物分类关系和生态位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罗平生物群中发现了丰富的Nicoraella类型牙形石齿串和自然集群化石,保存了完整的构成分子形态和相对原始的三维空间结构,为解开Nicoraella这类牙形动物“进食器官”的分子构成和空间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XTM)等方法解译了多分子器官构成分子的形态类型,并恢复重建了多分子器官的空间结构模型。此外,着重观察了保存齿串和自然集群化石层位的岩石显微结构,并探讨了相应的微观埋藏环境。相关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确定了牙形石齿串和自然集群所属的地质年代。罗平地区含罗平生物群化石库层位的大洼子剖面和上石坎剖面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过程中识别出了牙形石标志化石Nicoraella kockeli,且发现的牙形石齿串和自然集群中的P1分子也包含此类形态分子,确定了牙形石生物地层属于Ni.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泸西地区白水塘和李子箐剖面关岭组二段中识别出Ni.germanicus,Ni.kockeli和Neogondolella?bifurcata等牙形类型,牙形石生物构成面貌表明所属地质年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Bithynian~Pelsonian亚期。泸西地区产出的牙形石齿串和海生爬行类等动物化石层位均出现在Ni.kockeli带内,因此相关化石群地质年代与罗平地区相当,均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2.牙形石齿串和自然集群保存于相对低能缺氧、闭塞的沉积环境。扫描电镜下微观结构显示,含牙形石齿串和自然集群层位的岩石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构成,颗粒大小主要在1~4μm(泥晶)和8~15μm(微晶)两个尺寸范围内,这些碳酸盐岩颗粒是典型低能沉积环境中的产物,该认识与野外宏观沉积构造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另外,层内基质中发育有黏土片状矿物和黄铁矿颗粒,表明沉积环境为低能和缺氧环境。3.确定了牙形石Nicoraella多分子器官构成分子的数量、形态类型。Nicoraella多分子器官包括15个分子,由7个分子形态类型构成,分别为单个翼状S0分子(hibbardelliform),成对的短指掌状S1(cypridodelliform)和S2(enantiognathiform)分子,成对的双羽状S3和S4分子(hindeodelliform)以及一对具有侧齿耙内弯的短指掌状M分子(cypridodelliform),外加两对可能由梳状或单片状的P1和P2分子构成(nicoraelliform和xianiognathiform)。确定了enantiognathiform和cypridodelliform分子在多分子器官中所处的位置,分别为S2和S1。4.恢复了Nicoraella多分子器官的空间结构和探讨了多分子器官可能的运动机制。Nicoraella多分子器官具有两侧对称的结构特点;S0分子位于正中间;左右两方M和S1-4分子位列于S0分子两侧,形成一个左右对称的篓状结构;P2和P1分子成对咬合,且P2分子位于S1-4分子末端下方,P1分子位于S-M分子远端的尾方。牙形动物进食过程中,多分子器官的M分子首先向内收缩,接着左右两方S1-4分子向外翻转打开篓状空间,同时S0分子向后旋转传送食物颗粒至P分子处,随后P分子形似剪刀把捕获食物切成碎片,如此往复完成进食过程。5.恢复的Nicoraella多分子器官可能具备圆口动物和某些脊椎动物鱼类的特征:如两侧对称的S1~S4分子类似于盲鳗类口部的两排角质齿;S0分子类似于七鳃鳗齿舌上的锉齿;P1和P2分子相当于某些鱼类的咽齿。牙形动物的分类位置可能位于圆口类和有颌类之间,是一类原始的脊椎动物。牙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于食物链的底端,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和传递的重要参与者。6.Ozarkodinida目内牙形石多分子器官的构成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且亲缘关系越近相似度越高。(1)多分子器官的构成分子总数均为15分子,由11个S-M分子和4个P分子构成;(2)多分子器官的相应位置构成分子形态相似或为相似的形态分子变体;(3)空间结构上的相似性,尤其是同科内(例如:Gondolelloidea超科)各多分子器官空间结构特征相似度更高,预示着它们功能上可能也有更高的相似性。反之,亲缘关系逾远的多分子器官构成分子形态、数量和空间排列结构差异性越大。
其他文献
缺陷产品侵权责任制度之要义在于产品风险的合理分配,规范领域的特殊性、调整利益的多元化以及法律构成的复杂性都使其成为侵权法领域最富有争议的制度。随着我国《产品质量法》的修改、《食品安全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出台,缺陷产品之法规范框架业已完成。法律移植造成的内涵空洞,需要更加深入、全面的比较法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断层,需要进一步考察和整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资源;具体规则的局限与分歧,需要细致的法解释学工
重金属等潜在有害元素污染和有益元素在土壤-农作物中的富集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农作物品质与生态地球化学条件密切相关,查明基岩-土壤-作物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对农业种植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水稻会吸收并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西南岩溶区是中国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区域,在云南省却分布着水稻种植最好的地区,其中八宝米位居云南“六大名米”之首。八宝米的产地是云南广南八宝镇,是典型的峰丛洼地。峰丛洼地重金属富集但该区种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生物燃料电池(BFC)是一种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细胞或者生物酶为催化剂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FC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BFC存在燃料氧化不彻底、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为了改善BFC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能量输出效率,本文将光敏材料引入BFC设计构建光电燃料电池
随着高分子量PET熔融缩聚技术这个高分子工业世界级难题的攻克,液相增黏熔体直纺在涤纶工业丝行业开始得以工业化应用。但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作为一项新工艺,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其关键技术主要涉及液相增黏制备高黏熔体、高黏熔体输送、纤维多级拉伸定型等环节。增黏反应器中降膜支撑件上聚酯熔体的成膜流动和反应进程匹配是制备高黏熔体的难题,而高黏熔体制备完成后,如何保证输送过程黏度降小且黏度均匀稳定也是关键技
目的 分析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老年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天津市静海区医院2019年2—11月收治的78例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奇偶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患者分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铜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囊括了中生代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至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过程中伸展阶段所形成的众多斑岩成矿系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物探、化探、遥感信息套合好,资源潜力巨大。在该区目前已发现了著名的驱龙、甲玛、帮浦等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对国家的资源战略储备具有重要的贡献。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典型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具有较高的勘探程度,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在玉米大豆单作模式中面临单产提高难度大、倒伏频繁发生、肥料施用过量及土壤“质量”下降等多重压力。结合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如何通过作物匹配,充分发挥不同作物间的互补效应,合理高效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是实现粮食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禾本科与豆科作物间作具有高效利用资源、显著增加产量的优势,在我国传统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东
茶树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也有利于各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容易导致病害发生,进而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我国已记载的茶树叶部病害有30余种,其中轮斑病在我国茶区广泛发生,且是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目前关于轮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局部地区的病原菌鉴定,然而由于致病菌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多样性,仍有许多新种需要鉴定;同时,目前有关miRNA如何参与植物病害
企业集团在新兴市场国家十分普遍,当外部制度相对不完善、金融中介机构缺乏、信息传递机制不足导致市场交易成本较高时,企业集团能够依托自身的内部资本市场,凭借其信息优势(Williamson,1979;Gertner et al.,1994;Stein,1997)、融资优势(Khanna and Yafeh,2007)、资源配置优势(Williamson,1975;Stein,1997)以及避税优势降低
中国女排是近代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排球大赛“五连冠”的球队。中国女排辉煌成就的获得离不开体育科研的支持,而比赛技战术的诊断工作一直也是女排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为完善中国女排技战术诊断工作,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解析法、技战术统计法等方法,对当前技战术诊断理论及方法进行细致梳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集众家之所长,建立一套针对中国女排的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