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产量增速较快,饲料粮供给不平衡,优质饲草料紧缺的背景下,国家推行“粮改饲”试点政策,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粮改饲”试点政策已经推行四年了,通过描述“粮改饲”试点实施现状、种植户结构调整情况,对比分析种植户成本收益和效率变化情况,客观评价“粮改饲”试点实施效果。在描述分析“粮改饲”试点与非试点地区323户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种植户的投入产出情况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测算2018年“粮改饲”试点地区籽粒玉米、青贮玉米和非试点地区籽粒玉米的生产、成本效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效率差异;测算并比较不同地区“粮改饲”试点地区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的生产、成本效率变化情况。再结合Cost-Malmquist指数,对不同地区“粮改饲”试点地区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的生产效率进行分解,比较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配置效率变化和价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净收益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划入“粮改饲”试点地区后,青贮玉米的市场价格增加少,有些地区反而出现小幅下降,导致亩均销售收入一直增加不上去。而籽粒玉米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收益相对增加。试点地区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的成本变化相当,净收益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部分农户选择青贮玉米,主要是因为青贮玉米的收获环节相较于籽粒玉米比较省力。试点地区青贮玉米的规模效率较差。根据2018年投入产出数据,试点地区青贮玉米的配置效率低于试点地区籽粒玉米,规模效率低于非试点地区籽粒玉米。其中,新疆试点地区青贮玉米的规模效率不如试点与非试点地区籽粒玉米。黑龙江省试点地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反而降低了规模效率。试点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率进步的损失来自于技术效率、技术倒退和要素价格扭曲。根据MI和CM指数,新疆青贮玉米生产率进步的损失主要在于技术效率倒退。新疆青贮玉米使用的是粮饲兼用品种,价格不易提高,亩均销售收入相对于籽粒玉米较低,投入相等,收益较差。河北试点地区青贮玉米生产效率进步的损失主要来自于技术倒退和要素价格扭曲。河北省青贮玉米使用的是粮饲兼用品种,价格不易提高,亩均销售收入相对于籽粒玉米较低;同时,各项要素投入价格上升,却没有带来相应的产出增加。黑龙江试点地区籽粒玉米的生产率进步,而青贮玉米生产率进步的损失主要来自于技术倒退和要素价格扭曲。主要是因为黑龙江试点地区青贮玉米收购价格下降,随着成本的增长,收益降低。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认为,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青贮玉米种植收益。直接或间接增加种植户的收益,同时扩大青贮玉米的市场需求。二是适度规模种植,提高规模效率。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合理调整种植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三是加强青贮玉米专用品种研发与推广,提高青贮玉米技术效率。政府联合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进行青贮玉米种子研发或者改良出高质优产的青贮玉米种子,推广专用青贮玉米种子,有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价值。四是进一步理顺要素价格,合理要素资源配置。对青贮玉米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物质投入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定价;同时引导种植户对化肥和农药适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