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T3指导肝癌索拉非尼精准治疗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位发病和第三位死因的癌症,HCC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肝切除、消融以及肝移植主要对早期肝癌患者有效,绝大部分晚期HCC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尽管近些年来HCC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晚期HCC的治疗结果仍远不能令人满意,最佳治疗方案也很有限。此外,由于肝癌的频繁复发和转移,这一难治性疾病的预后仍然很差,这进一步强调迫切需要加深对肝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并开发新的干预策略。2008年,SHARP实验显示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得到了显著改善。随后,索拉非尼被批准为第一个用于晚期HCC的系统治疗药物,但其提供的生存益处有限。索拉非尼作为多激酶抑制剂,其靶点包括c-Raf、b-Raf、VEGFR1/2/3、PDGFR-β、c-Kit、p38、Ret和FLT3等。筛选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索拉非尼的疗效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生物标志物通过临床验证。此外,索拉非尼靶点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索拉非尼疗效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研究索拉非尼靶点在HCC中的表达与索拉非尼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来选择患者提高索拉非尼疗效。基于癌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的分子分型已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某些癌症中,特别是以EGFR或HER2为靶向治疗的肺癌和乳腺癌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许多晚期HCC靶向治疗方案都在III期临床试验中以失败告终。成功的靶向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于某些生物标志物来选择特定的患者,但目前靶向治疗对于HCC的临床实践仍是一个持续的挑战。最近,Rimassa L等开展了MET抑制剂替凡替尼(tivantinib)用于治疗MET高表达HCC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但其结果并不理想。然而,REACH-2试验表明,在AFP水平较高(≥400 ng/m L)的HCC人群中,使用ramucirumab治疗后,患者获得显著的临床益处。尽管这取得了成功,但这仅仅是第一项也是唯一一项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患者来治疗HCC的阳性试验,除此之外没有可以用来筛选HCC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因此,确定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HCC病人做到精准用药仍是HCC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由FLT3基因编码,属于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家族(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有报道证实,FLT3参与正常造血细胞的功能调节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索拉非尼可靶向FLT3。目前尚未见FLT3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综上所述,在课题旨在:(1)分析在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索拉非尼靶点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2)研究FLT3可否作为预测HCC患者索拉非尼疗效的新指标。研究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索拉非尼靶点在97例术后接受索拉非尼辅助治疗H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2.单/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评估索拉非尼靶点在接受索拉非尼辅助治疗H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3.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方法构建多中心复发性HCC队列cohort 1(n=276)来验证FLT3在预测索拉非尼获益方面的价值。4.用cutoff Finder确定cohort 1 FLT3高表达的最佳cutoff值。5.Kaplan-Meier分析影响cohort 1各亚组预后的因素。6.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原发性HCC患者中FLT3表达情况。7.用HCC和癌旁正常组织研究FLT3的表达和CNV。8.使用PDX模型确认FLT3水平与索拉非尼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FLT3高表达与接受索拉非尼辅助治疗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改善相关。2.在由复发患者组成的多中心队列中,接受索拉非尼辅助治疗患者的复发后生存率在FLT3高表达(cohort 1 42%)的亚组中显著提高。3.在相当一部分HCC患者中检测到拷贝数丢失和FLT3表达下降。4.FLT3高表达肿瘤来源的PDX对索拉非尼的反应更好。结论本研究发现,FLT3高表达的HCC病人能够索拉非尼获益,FLT3表达水平可用于指导HCC病人的分层治疗。
其他文献
最近,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能,人们对CsPbX_3(X=I,Cl,Br)纳米晶的研究兴趣日益渐增。其在照明,显示和激光中显示出卓越的前景。然而,缺乏共发光离子的它,在多色领域缺乏优势。虽然卤素的调节可使其发射光覆盖可见光范围,但是各卤素之间极易发生离子交换,无法简单混合从而得到一个复合光。此外,钙钛矿纳米晶目前最成熟的合成方法是热注入法。此法过程繁琐耗时。且钙钛矿纳米晶对水,氧气等物质较为敏感,所以稳
随着科技与生活的不断融合,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外部设备存储信息的便捷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大量研究发现人们为了减轻自身的认知负荷,倾向于采用认知卸载(cognitive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淘汰,从而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大量含重金属铅的废弃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玻璃,所以回收利用废弃CRT玻璃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同时,随着国内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对砂石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国内外学者已初步进行了CRT玻璃替代混凝土中砂石材料的研究,证明了其可行性,但将其应用到自密实混凝土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废弃CRT玻璃进行
随着环境日趋恶劣,一次能源日益枯竭,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化学家们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科学家们更加关注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缩短生产周期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微通道光反应器持液量低、占地面积小、传质传热效率高、可连续化,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理念,还具有光源分布均匀的优势。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医药分子中,即使现在已有众多方法来制备此类化合物,但是依然有金属催化不绿色环保,光催化
滇东南麻栗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铅多金属成矿区,由于区内地质背景复杂,岩体不同程度地遭受变质作用改造,导致岩体不易厘清。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端元混合分析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期达到识别岩性单元并总结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和主要来源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该研究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的16种金属元素进行研究。原始数据首先进行对数比变换,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获得所有主成分基础上进行一系列Q型
目的:本研究拟设计大鼠不同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的方案,寻找最佳EP方案。通过观察血清学、心电图、心功能、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心肌蛋白等指标,探讨不
由于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和传统电池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开发新型能量存储装置已成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绿色储能的迫切要求。与传统的电容器和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比电容、能量和功率密度、大电流充放电能力以及良好的周期循环性能的新型储能装置,在运输、储能等方面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材质和形貌结构,而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导向合成不同的形貌结构。多孔分层的三维纳米结
铁酸铋(BiFeO_3,简称BFO)是一种典型的单相多铁性材料,由于其自身的铁电性和弱的铁磁性以及窄的禁带宽度使其在存储器、传感器、自旋电子,催化剂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能在室温下同时表现出铁电和铁磁性能,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d,Pr分别单掺BiFeO_3粉体,Nd、Ni共掺BiFeO_3粉体,Nd、Al共掺BiFeO_3粉体,Pr、Mn共掺BiFe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
中生代冈瓦纳大陆裂解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打开与形成的必要条件,因而寻找裂解过程的地质证据并复原其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特提斯喜马拉雅存在大量基性岩的脉体,很有可能是上述裂解事件的记录档案。对于这些基性岩浆岩,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但主要研究区域集中在措美-隆子-洋湖等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地区,而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段地区的研究较少。前人研究揭示基性岩浆年龄主要集中在白垩纪,而缺乏侏罗纪年龄的报道。针对上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