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化既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如何用相对简单科学的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如何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优化?而什么样的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居民点布局的优化?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的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针对夹江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性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对夹江县不同地形区、不同人口密度区和不同经济区的居民点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对居民点布局有显著影响的自然、经济等因素作为聚类指标,对夹江县居民点布局类型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居民点布局类型区。然后,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4个能够代表夹江县居民点布局类型的行政村,对其进行了布局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夹江县县情,提出了促进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居民点整体布局表现出不合理性。①各乡镇之间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斑块数量和斑块面积相差悬殊,斑块之间的自相似程度较低,形状复杂。②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夹江县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③居民点斑块表现出规模小数量多的特征。平均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为0.22hm2,小于等于0.22 hm2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60.47%:小于等于0.22hm2的居民点斑块数量占居民点总斑块数的60.88%。④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衡,空间结构不稳定:破裂化指数为12.16,面缘比为1.16,分离度为3.80,近方比为16.48,均与理想值相差较大。   (2)地形条件对居民点布局有直接影响。①影响居民点选址。居民点总面积、斑块周长和斑块个数均有:东南部平坝区>东北部丘陵区>西部山地区,说明平坝区更适宜居民点的布局建设。②影响斑块形状复杂度。平坝区、丘陵区和山地区的分维数分别是1.62、1.57和1.60,近方率分别为8.93、8.93和10.75,面缘比分别为0.95、1.28和1.19,说明平坝区的居民点斑块形状最复杂,其次为山地区,丘陵区则相对比较简单。③影响斑块的破碎度。平坝区、丘陵区和山地区的居民点斑块密度分别是4.34个/hm2、3.65个/hm2和6.67个/hm2,破裂化指数分别是4.92、2.80和5.14,说明山地区的破碎化程度最高,平坝区次之,丘陵区最小。而分离度指数表明丘陵区居民点斑块的团聚度最高,可能是由于丘陵区比较重视规划的原因。   (3)农民人口密度对居民点布局有一定的影响。①农民人口密度与斑块数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居民点斑块的数量、平均面积、周长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②对斑块形状影响不大。高中低三个人口密度区的面缘比分别为1.12、1.24.和1.11,说明中密度区斑块形状比较简单;分维数分别为1.58、1.59和1.61,相差不大,说明居民点斑块的整体空间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三个区的近方比有: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说明高密度区边界更趋近于方形。③影响斑块破碎度。高中低三个人口密度区的斑块密度分别为4.93、3.79和5.16,破裂化指数分别为3.38、3.40和5.62,分离度分别为3.52、3.08和4.74,三个景观指数的变化情况表明:中密度区的农民人口密度比较合理,该密度下的居民点斑块团聚度较高。   (4)农民经济收入对居民点布局有显著影响。①影响居民点规模。居民点斑块个数有: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其值分别为9041、19608和26718,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有: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其值分别为0.24hm2、0.23 hm2和0.22 hm2,故上游区的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数最少,集中程度相对较高;下游区反之。②影响斑块形状复杂度。上中下游三个经济区的面缘比分别为1.21、1.19和1.16,说明上游区的居民点斑块形状比较简单,中游区次之,下游区最复杂。三个经济区的面缘比和近方比均有: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说明上游区的居民点斑块形状简单但空间结构不稳定,下游区反之。③影响斑块破碎度。破裂化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均有: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斑块密度为: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说明农民收入与斑块破碎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斑块紧凑程度呈近似正相关。   (5)通过聚类分析,将夹江县分为三类居民点布局类型区:低破碎高效益区、中破碎中效益区和高破碎低效益区,其各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7.96%、27.19%和54.85%。三个区域之间交错分布,居民点布局在宏观上表现出了分离度大、破碎度高的特点。其中,低破碎高效益区的居民点布局特点是由新型陶瓷产业的经济推动和交通因素决定的,高破碎低效益区是由区位条件和政策因素决定的,中破碎中效益区是由经济发展现状和城乡规划因素决定的。   (6)优化后的居民点景观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合理。案例分析选取了大同村、星河村、修文村和紫荆村四个行政村,其居民点布局类型分别代表不完全集中型、沿交通线布局型、自由布局型和沿山谷布局型。优化分析表明,4个村的居民点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破碎化程度明显降低。其中,大同村优化后:面缘比由1.19增大到1.60,破裂化指数由0.08减少到0.02:星和村优化后:面缘比由1.14增大到2.40,破裂化指数由0.13减少到0.01;修文村优化后:面缘比由0.85增大到1.83,破裂化指数由0.14减少到为0.01;紫荆村优化后:面缘比由1.27增大到1.81,破裂化指数由0.02减少到0.01。最后,建议从资金投入、优化时序、规划编制、完善政策和观念改变的角度努力,以促进夹江县居民点布局的优化。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进而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标准下的
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班主任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更可悲的是,班主任呕心沥血,犹如春蚕蜡烛,尽情地挥洒着青春。但期望值与收获却成反比:学生并没有感恩戴
随着新课标改革政策的推出,目前的高中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变化,而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之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也需要结合相关政策进行改变.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
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具有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脑动脉和脑静脉图像的优势,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清晰直观的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病变的形态,确切部位,与周围组织
引入“区位”概念 ,从政治区位、经济区位、文化区位、科技区位和法制区位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信息网络的区位整合机制。 The concept of “location” was introduced. The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改革的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我国已经开始为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做好准备。在21世纪的现在,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模式及其各研究过程中对信息需求的探讨 ,试图建立战略层次的信息系统 ,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创造性服务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social science r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尤其是政
本文通过对影响信息需求的几种因素的分析,揭示目前我国信息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By analyzing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formation demand, t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