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酮对SL-1和Sf9细胞的毒性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斜纹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L-1和草地贪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f9为供试生物试材,系统研究了鱼藤酮对SL-1和Sf9的细胞毒性和作用方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刺激作用,相关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重点研究了鱼藤酮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为全面阐明鱼藤酮呼吸抑制作用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角度,也为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测定了鱼藤酮对SL-1和Sf9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明确了对其的毒力大小。采用台盼兰法测定了鱼藤酮对SL-1和Sf9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处理浓度为0.05-50μg/mL时,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分裂生长,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MTT法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2、12、24、36、48h,鱼藤酮对SL-1的LC50值分别为39.42、32.16、25.33、16.88、11.29μg/mL,对Sf9的LC50值分别为41.22、34.90、39.35、19.40、14.05μg/mL;鱼藤酮终浓度为0.05、0.5、1.0、10、50μg/mL时,对SL-1的LT50分别为18.19、14.95、10.76、6.92、4.53h,对Sf9的LT50分别为21.03、17.59、12.93、8.51、6.13h,鱼藤酮对SL-1和SF9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2.运用形态观察和生化检测手段明确了鱼藤酮对SL-1和Sf9的作用方式。以0.01-100μg/mL范围内共13个浓度梯度鱼藤酮处理SL-1和Sf9,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或/和时间的延长,胞内出现大量空泡,细胞破碎,甚至细胞不贴壁,大量漂浮死亡,无明显大量凋亡小体出现;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当鱼藤酮0.05、0.5、1.0、10、50μg/mL处理后细胞经Hoechest 33258染色细胞染色均匀,强度均高于CK,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漂浮细胞增多,被染细胞明显减少,未观察到细胞染色质明显边缘聚集高亮点,AO染色细胞内部为均匀暗绿色,未见明显大量出现大小不一的绿色亮点细胞。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果表明,鱼藤酮1、10μg/mL处理SL-1和Sf9细胞,细胞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凹陷、褶皱或空腔,细胞膜结构显著破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呈现出逐渐干瘪和萎缩的趋势;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外微绒毛消失,细胞膜和细胞质出现了自溶的现象,细胞核变形,体积明显增大,核内染色质的分散,胞内出现大量空泡,细胞质线粒体肿胀,内质网结构松散,未见明显的凋亡小体。 DNA Laddar实验表明,鱼藤酮0.05、0.5、1.0、10、50μg/mL处理SL-1和Sf9细胞2、12、24、36、48 h,只检测到坏死细胞DNA图谱典型症状,未能检测到明显的呈规则间隔180~200 bp断裂的特征性DNA片段化。上述形态学研究和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鱼藤酮以0.01-100μg/mL处理SL-1和Sf9细胞72h内对细胞以毒杀作用为主,未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 3.明确了鱼藤酮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刺激作用。鱼藤酮以终浓度0.05、0.5、1.0、10、50μg/mL处理SL-1和Sf9细胞2、12、24、36、48h后,随着用药浓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乳酸脱氢酶从胞内漏出量逐渐增加。鱼藤酮0.05、1.0、50μg/mL,处理SL-1和Sf9细胞2、24、48h,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钠标记右螺旋糖苷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强,反映了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剂量依赖关系明显,说明鱼藤酮处理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刺激作用。 4.研究了鱼藤酮处理对膜电位的影响。终浓度0.05、0.5、1.0、10、50μg/mL鱼藤酮处理SL-1和Sf9细胞2、12、24、36、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鱼藤酮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细胞膜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鱼藤酮处理细胞后,细胞膜的膜电位逐渐降低,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现象越明显。鱼藤酮处理两种细胞后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产生影响,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大,时间的延长,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 5.测定了鱼藤酮处理对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ATP酶(ATPase)活性变化的作用规律。鱼藤酮0.05、0.5、1.0、10、500μg/mL处理SL-1和Sf9细胞2、12、24、36、48h,胞内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同时胞内还原型GSH含量逐渐降低,总ATPase、Na+-K+-ATPase活性降低,表明细胞膜被破坏,并随着鱼藤酮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破坏程度越大。 通过上述系列研究结果,显示鱼藤酮对SL-1和Sf9细胞均以毒杀作用为主,作用方式和现象基本相同;鱼藤酮均可作用于昆虫细胞膜,重者直接破坏细胞膜结构,轻者增强通透性,细胞膜电位下降,同时抑制总ATP酶的合成,细胞膜Na+、K+离子泵受到破坏,同时ATP酶含量下降,进一步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抑制线粒体呼吸链正常功能。
其他文献
"道尔顿制"于1922年被引入上海吴淞中学,舒新城等教育学者开展了本土化实验,到1930年的偃旗息鼓。关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道尔顿制"中国实验失败的原因,一些专家学者曾作分析
<正>浙江省春晖中学位于绍兴市上虞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校园环境清新自然、幽静典雅,校内完好保存着一批20世纪20年代的经典建筑,文化气息浓厚,是一方修身、施教、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已经被国际上列为最具入侵性和破坏性的百种外来有害生物之一,能造成重大经济、社会危害和环境影响。在红火蚁的
高温水作为有机反应的反应介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用其来代替常规的有机溶剂,在微波促进的条件下对Ullmann反应、2-氨基-5-芳基-[1,3,4]-噻二唑的合成、2-芳基-4,5
甜菜是重要的糖料经济作物之一,新疆是重要的糖业生产基地.该研究通过广泛的调查采样,分离获得新疆不同甜菜种植区的12个代表性BNYVV分离物,S1在番杏和昆诺阿藜上表现微弱的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并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本论文围绕双斑蚜小蜂——烟粉虱寄生体系,首次研究了双斑蚜小蜂雌性生殖系统内部形态结构及其发育;明确了双斑蚜小蜂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烟粉虱体内发育过程;通过HPLC测定被寄生
酸性矿山废水是一种在矿山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富含重金属离子的特殊酸性废水。未经处理的此类酸水直接排入河流能使水域中正常的能量循环和水生生物群落遭到干扰和破坏,对
该文以采自内蒙古磴口、山东济南和广东等地苍耳(Xanthium sibiricum)为材料,对斜纹夜娥、菜粉蝶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苍耳素主要存在于植株叶中,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甜菜夜蛾连续多年在中国各省份爆发成灾,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灾难性害虫.已有研究报道甜菜夜蛾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害虫,但尚未定论;对甜菜夜蛾飞行的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