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及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作用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09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对全球对虾养殖业危害最大,传播最广的病毒之一,尤其是对中国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至今已经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但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寻找预防和控制该病毒病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结果表明WSSV囊膜蛋白可以诱导甲壳动物产生对WSSV的抵抗力,从而大幅提高WSSV攻毒后的成活率。多糖(如葡聚糖、壳聚糖、甲壳素)也被认为能提高甲壳动物的免疫力,并被广泛用于提高甲壳动物抗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本研究从制作WSSV灭活制剂着手,经口服途径免疫克氏原螯虾,进行主动免疫保护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的效果试验,并初步研究WSSV灭活制剂的保护作用机理。同时在螯虾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mg/g、10mg/g、15mg/g)的三种多糖(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研究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BEI灭活WSSV制剂(BIW)的研制应用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eimine, BEI)灭活WSSV,经螯虾肌肉注射试验证实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2mM BEI,37℃下处理24h可以被完全灭活,注射试验表明死亡率为零,同时PCR检测也表明受试螯虾没有感染WSSV,结果表明BEI灭活WSSV制剂(BIW)对于螯虾是安全的。对BEI灭活WSSV的PCR检测证明了BEI的作用是破坏病毒的DNA分子,虽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WSSV粒子的囊膜表面有轻微的变化,但是SDS-PAGE分析说明结构蛋白的基本组成几乎没有改变,在灭活后WSSV的主要囊膜蛋白VP19. VP28. VP281、VP38A、VP51B和VP110等条带均清晰可辨,说明BEI的灭活作用对WSSV的囊膜蛋白基本无损坏影响,从而保持了其诱导甲壳动物抗白斑综合征的能力。2口服BIW诱导螯虾抗白斑综合征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口服BIW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攻毒后的相对存活率。不同次数口服免疫试验表明,随着口服BIW次数的增多,螯虾对WSSV的抵抗力也相应增强,但随着口服次数增多差异也越小,结果显示口服三次BIW就可以诱导螯虾对WSSV产生较强的抵抗力。口服三次BIW后,螯虾在第7、14、21、28天攻毒的相对存活率RPS分别为70%、53%、38%和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口服BIW螯虾的死亡率随着攻毒时间的推后也持续的升高,存活率随之下降,在14天之内口服BIW的螯虾可以保持50%以上的存活率。口服BIW的螯虾在口服结束后第一天血清酚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溶菌酶活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口服BIW结束后第七天四种酶活力水平有显著的提高(P<0.05),后逐步下降,至第4周基本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CR检测结果发现,病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口服BIW螯虾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光镜和电镜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病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等组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而口服BIW螯虾的组织结构形态与健康螯虾无明显差异。3 BIW诱导螯虾抗白斑综合征机理的研究口服BIW的螯虾,在口服结束后第7天和第21天后攻毒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对存活率分别为60%和42%,而口服热灭活WSSV的相对存活率仅为10%和5%。注射BIW的螯虾在免疫结束第7天和21天后攻毒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75%和60%。而注射热灭活WSSV的相对存活率仅为10%和5%。另外,电镜观察发现在BEI灭活WSSV的囊膜表面仅有轻微的变化,而热灭活WSSV的囊膜则几乎从核衣壳上脱落,说明BEI灭活对WSSV囊膜的影响要比热灭活小的多。SDS-PAGE也证明了这一点,BEI灭活WSSV可见VP19、VP28、VP281等囊膜蛋白条带都十分清晰,而热灭活WSSV则未见清晰的条带。对照攻毒试验说明WSSV灭活制剂所提供的保护作用是与灭活WSSV囊膜蛋白密切相关的。4多糖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影响的研究在虾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mg/g、10mg/g、15 mg/g)的三种多糖(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连续投喂20天以后口服攻毒。结果发现,与阳性对照相比,壳聚糖组5 mg/g、10 mg/g和15]mg/g三个浓度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25%、40%和25%;甲壳素组三个浓度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5%、15%和15%;葡聚糖组三个浓度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20%、25%和30%。其中以10mg/g壳聚糖组的保护作用最好,15mg/g葡聚糖组次之,相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同种多糖添加剂不同浓度的相对存活率之间却无显著差异(P>0.05)。酶活力测定发现,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对螯虾酶活力的提高作用以葡聚糖最好,壳聚糖次之,甲壳素则较差。而10 mg/g壳聚糖组的酶活力水平相对较高,与该组较高的存活率相一致。结果表明,上述四种酶活力水平可能与螯虾抗WSSV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2mM双乙烯亚胺(BEI)对WSSV有确切的灭活效果,BEI灭活的WSSV经PCR检测和SDS-PAGE分析表明,BEI破坏了病毒的DNA,而对WSSV的囊膜蛋白无损坏影响,保持了其诱导甲壳动物抗白斑综合征的能力。三次可使螯虾对WSSV产生较强的抵抗力,在14天之内攻毒可以保持50%以上的存活率,且螯虾血清酚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均显著提高。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口服BEI灭活WSSV攻毒后存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均未感染WSSV,且PCR结果均为WSSV阴性。对照攻毒试验表明,WSSV灭活制剂所诱导的对白斑综合征的抵抗力是与灭活WSSV囊膜蛋白密切相关的。
其他文献
本实验室在世界上首次制备了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该四倍体鲫鲤与二倍体红鲫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湘云鲫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分析认为主要与其不育有关。众所周知,鱼类生长主
目的探讨短效避孕药治疗原发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48例,观察在服用优思明后1月、3月、6月时痛经缓解情况,并应用VRS法统计服用前、服用1月、3月、6月时疼痛
研究了导弹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可测情况下的制导信息估计问题,给出了一种改进的CB观测器(Cost-Based Observer)设计算法。基于非线性平面拦截模型,将目标机动看作一阶马尔可夫
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光学遥感卫星图像几何定位精度问题,从影响几何成像质量的关键要素——内外方位元素出发,介绍地面几何处理方法,并基于多颗卫星研制、地面量测试验及在轨验证情况,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和多线阵观测卫星的几何精度的星-地全链路影响误差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约束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几何精度的关键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通过星上设计配合地面处理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几何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