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门的课题。学术界、实务界以及政府部门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在中国农村金融问题上。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近几年,金融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确实在不断提高,然而同城市工商金融体系相比,农村金融市场在现代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手段、金融产品等方面均显落后。农村金融市场仍旧不能满足农户的广泛需求。农村金融市场的落后、市场规模的萎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限制越来越显著。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了把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重点,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已有文献研究表明,留住农村金融资本,使其很好地为农村金融发展服务,是农村金融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农村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面对农村的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农村金融需要创新以适应这种变化,而成功的创新必须能够真正满足农户的需求。现有研究集中于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研究,尽管也存在少量研究是从农户需求角度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创新问题,但是这类研究也往往是根据所发现的农户的行为特征直接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并没有深入挖掘农户产生这种行为背后的需求动机,而好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一定是能够真正满足农户深层次需求的,为此论文选取农户行为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调查临海地区农户的行为特征,深入研究农户行为特征背后真正的需求,从而为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满足他们潜在的需求,达到真正繁荣金融市场的目的提供指导。具体的,论文研究了六个主要问题。(1)以临海市20个街道乡镇从1996-2009年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因果关系,以及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认为,进一步发展多元化,多层次,草根性的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其在农村市场的份额,应该成为当前浙江农村金融乃至全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在Iqbal(1983,1986)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户信贷行为对农村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08年全国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农户信贷行为取向、信贷水平等对农村经济增长及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关系,发现农户信贷中农业生产性信贷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农户收入水平、农户消费支出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消费型信贷水平对农户平均消费水平具有负相关关系。(3)提出了基于农村内生性金融理论的制度创新模式,强调了在农村金融创新中把握微观金融主体的参与贡献的重要性。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农户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其金融需求的特征与层次,要真正了解农户的金融需求,必须首先深入研究需求产生的微观基础:农户的行为特征。(4)研究了农户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羊群行为对于农户生产性农业投资决策的做出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主动的羊群行为对于农户的投资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制约农户投资动机、投资能力的一些变量,如:投资收益、投资机会、农户家庭收入、资金约束等变量与农户羊群行为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关联,而这些变量本身也对农户的生产性农业投资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5)研究了农户信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了农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的收支及资产情况、贷款的利率和期限等外部客观因素之外,农户本身的“内因”对其信贷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农户对于贷款的认知偏差以及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偏差同样是影响其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要全面解决农户的贷款难题,我们需要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加强对农户认知特点和行为模式的研究,充分考虑这些偏差对农户信贷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以便设计出能够消除或者减少这种不利影响的制度或者产品。(6)基于构建的理论框架和对农户投资行为和信贷行为的研究,运用关于农户行为特征和金融需求的实证结论和政策启示,从农户行为的视角分析浙江临海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各种实践,厘清创新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充分揭示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建立、“丰收卡”普惠型小额信用贷款等实践措施对于浙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与制度创新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经由实践剖析、归纳、总结得到的理论研究成果将更加具有现实解释力和指导性。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构建了基于农户行为的农村内生性金融创新理论架构,深入挖掘农户产生这种行为背后的需求动机和行为特征,提出好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一定是能够真正满足农户深层次需求。(2)深入探讨和实证了农村金融的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验证了林毅夫(2006)所提出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3)在对农户投资行为的研究方面,本文开创性地关注了羊群行为这一在我国农户经济活动过程中普遍表现出的一种经济行为特征对农户生产性农业投资的影响情况。(4)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方面,本文的创新地提出:农户对于贷款的认知偏差及在贷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偏差是影响其信贷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以往的研究在分析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时主要关注农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的收支及资产情况、贷款的利率和期限等方面。(5)将农村金融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实践相结合,运用从实际农户调研和政府、金融机构统计获得的数据,对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以及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研究结论用以剖析浙江临海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各种实践,为推广临海农村金融创新措施提供翔实可靠的理论依据,指导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进一步发展。